仇志海 李龍珠 薛丹
摘 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存在目標定位不準、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與專業教育契合度不夠等瓶頸問題。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制定“通專創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整體性學習情境、開展基于創新創業理念的學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基本形成了結合專業、完成學業、規劃職業、保障就業、實現創業的“五業融通”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取得了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五業融通;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仇志海(1982-),男,安徽定遠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創新創業教育;李龍珠(1981-),女,安徽潛山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創新教育;薛丹(1981-),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化創意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36-0069-05
隨著經濟社會轉型不斷升級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提升,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很多具有創新創業素質的人才引領社會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1]。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通過開展基于“五業融通”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探索,對“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迎接“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挑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等社會問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開展“五業融通”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的背景
二十世紀中期,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首先認識到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美國是世界上創新創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從20世紀40年代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政府、學校、社會機構等多主體深度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貢獻了巨大的力量[2];英國政府從1980年開始在高等教育領域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由政府設立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導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日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通過與產業界的深度合作,在創新創業課程開設和創業企業管理方面形成了本國特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積極推動創業教育發展,論證了高校普遍開展創業教育、培養高校畢業生創業能力的重要意義,并指出創業教育具有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的含義,從狹義上來說,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創業者和企業家;而從廣義來說,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人,除了注重創業能力和管理知識外,更重要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3]。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始于二十世紀末期,尚處于起步摸索階段。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從1999年頒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開始,到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再到每年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下發的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等文件,都為我們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實施依據、指明了前進方向。當前各高等院校均相應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定期組織開展創新創業計劃大賽、創業培訓等活動,有的高校還設立了大學生科技園、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孵化基地。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經濟轉型升級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畢業生,為高校進一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當然在如火如荼的創新創業教育背后,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與障礙,主要表現在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定位不夠準確、未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與專業教育明顯脫離、實踐體驗環節不足、教育教學質量保障不到位等方面[4]。
針對上述問題,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既具有高等教育又具有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將學業、專業、就業、職業、創新創業五要素融合,在時空上貫穿于高職學生三年課內外的學習生涯,在方法上以專業所屬行業職業作為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基點,在手段上以教學與科研項目、專業技能大賽項目、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教育載體,在目標上將成功創業作為事業追求的價值之一,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調發展,引導學生把職業發展與創業成功都作為人生發展的目標并付諸實踐,最終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五業融通”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是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為了更好的完成項目建設,促進專業發展,培養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化工行業人才,項目建設團隊從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項目化學習情境、實施一體化的綜合素質教育等方面入手開展了基于“五業融通”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
(一)基于“五業融通理念”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其核心是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確定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以及人才培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從社會行業企業需要和學生發展需要入手制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素質作為社會人必備素質之一理應成為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的重要考量。開展基于“五業融通”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正是為了使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素質,提高高職學生在求職就業和終身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在制定基于“五業融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將學生的學業、專業、就業、職業和創新創業全盤考慮,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為原則,以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創業素質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