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晨光 胡晨琦
摘 要:現代建筑設計無處不存在建筑符號學的應用,建筑符號學的應用讓建筑更加富有地域特色,讓建筑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并將建筑文化予以特殊形式傳承。探索建筑符號學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建筑設計質量,讓建筑設計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為一體,從多方面促進建筑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建筑符號學;建設設計;應用分析 改為"現代建筑"
一、建筑符號學的發展
建筑符號學開始于上世紀中期的意大利,其發展與改變過程比較繁瑣復雜。建筑符號學理論一經提出,就迅速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建筑設計理論的發展造成的影響,其在美洲地區的傳播與發展開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建筑符號學研究工作的進展造就更多優秀建筑設計師的誕生,在發掘自身理論的同時,并提出了相關的設計理念。
建筑符號學研究工作的開展,其最終目的就是使建筑最終消費者與觀看者能夠對其設計初衷進行理解。建筑雖然屬于具體的事物,但是建筑的思想表達卻比較抽象。對于廣大設計師而言,其追求與研究的方向就是,能夠通過具體化的建筑形式,將抽象的概念充分體現出來,而這也是建筑符號學應用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建筑符號學的特點
1.多樣的地域性特色
由于我國地域比較遼闊,無論是南方與北方,還是高原與平原、山地與丘陵,其所處的環境都不同,歷史也不盡相同,人們會通過環境之間的差別來對各自區域的房屋進行建筑,對于建筑類型的需求也就更加多樣化,進而導致符號出現一定差異。為了使建筑符號學的統一性得到充分保障,應當運用不同的建筑符號,將建筑符號的含義充分表現出來,加快促進建筑符號學的發展,逐漸將建筑學符號的多樣性表現出來,被廣大建筑學工作人員接受并運用。
2.建筑符號學自身的復雜性
由于多種多樣人為與環境因素的影響作用,致使所表現出來的建筑符號學的體系比較龐大。例如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古羅馬的羅馬式建筑等等。在這些建筑中,無論是所表現出來的空間符號,還是表現出來的形象符號,都不處于相同狀態之中,都具有一定差異,部分符號甚至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由于建筑符號學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文化也就有所不同,致使即便是相同的建筑符號,也能表達出不同的意義,進一步強化了建筑符號解讀方面的復雜性。
3.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通過建筑符號學能夠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例如,在我國大部分的傳統式建筑中,都比較注重其整體性與統一性。在這些傳統式建筑中,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強調團結、圓滿的精神傳達出來,與此同時也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統一的思想與文化。關于國家文化內涵的體現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在11世紀下半葉的法國,哥特式建筑開始流行,伴隨著歐洲各國之間文化的差異,逐步運用自身的文化特征,來對哥特式建筑進行改進,使該建筑能夠將本國的風格予以充分表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法國哥特式建筑、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以及英國哥特式建筑。
三、建筑符號學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1.將歷史建筑中的元素、符號復制到現代新建筑中
在所有的符號應用方法中,最為便捷的方法就是將歷史建筑中的元素、符號復制到現代新建筑中去,直接從傳統建筑中開展相關元素的提取。從符號學的觀念來說,通過有關建筑造型,能夠將其特定的意義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所運用的有關造型符號能夠被人接受并理解,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建筑造型元素已經不存在,然而在現代建筑領域中仍能夠將其作用發揮出來。現代建筑中對古典元素的運用比較靈活,幾乎不受到任何方面的限制,也基本不會對現代建筑的作用與使用造成影響,也不會對新技術的運用與發展產生制約,其并不不存在矛盾之處。
2.結合地域文脈進行抽象
建筑設計工作的開展要想將建筑符號的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可以將地域文脈抽象出來,進而納入到建筑設計中去。在重組傳統建筑符號的同時,并對傳統建筑符號進行構置,選擇部分建筑符號開展抽象、簡化或是恰當的變形工作,則有助于推動符號學的應用。建筑符號的選擇,除了其需要具備顯著傳統特點之外,還應當具備特定的文化內涵,亦或是具備被廣大群眾熟知的造型、構件或空間形式。通過相應改進,空間符號應當與傳統符號有著一定的聯系,不只是對原本建筑形式進行簡化,而是通過抽象的方式方法將傳統文化充分表現出來,通過進取的方式來加強對先進技術的應用。例如,某地建筑藝術館的外表面是一個完整面,該完整面非常簡單,以此為前提,將整個墻面進行白色線條劃分,該線條比較蜿蜒曲折,通過該線條能夠將整個建筑的各個面連接起來,并根據馬頭墻的輪廓來完成凸起線條的勾勒,讓建筑的四個立面都予以貫穿穿插,從而讓建筑彰顯地域特色,并對建筑符號予以合理運用。除此之外,建筑中原本就存在一個整齊平整的屋面,建筑造型輪廓呈現出長方體。在建筑造型輪廓頂部位置處,存在著部分凹槽,這樣就可以將凹槽作為基礎,來開展空間馬頭墻的構造與建筑工作,進而在建筑立面輪廓線中,將若干個馬頭墻樣式的錯落效果鮮明的表現出來。
3.建筑符號學指導的建筑造型設計
通常情況下,在建筑符號學中,都會運用特定的方式方法,來將設計師的理念表現出來,為了能夠最為準確地將設計師的初衷與思路呈現出來,可以應用部分符號的造型設計手法來完成。在開展建筑設計工作的過程中,關于符號的應用方面,最為普遍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復制。在建筑符號化元素的應用方法中,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復制。現行的符號已被人們理解并接受,直接對其進行復制應用,人們理解起來不會存在難度,并且能夠準確地對建筑造型進行理解與接受。因此,在建筑符號學設計中,最為簡潔、基礎、高效的符號運用就是復制。
第二,提煉。不同于復制,在進行提煉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修改、變動或變形有關符號元素,在對現有元素進行改動后,將其運用至建筑設計工作中去,能夠比較容易地將設計師的設計初衷表達出來,人們對設計思路與意義的接受、理解起來也變得更加容易。
第三,變異。相比較于提煉,變形需要利用現有符號的基礎作用,對其進行比較大的改動,使其與現有符號存在明顯差異,所傳達的思想與理解思路也截然不同。在開展變異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比例與尺寸的基本原則來開展想象與改變工作,也可以利用某一符號的基礎作用,自主進行創作,使設計風格與眾不同。
第四,重復。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可以在不同的方位與功能區域中,持續出現同一符號。通過重復這一設計手法的運用,能夠進一步強化人們對符號的印象,加深人們對該符號的理解。
結語:
符號學引入建筑領域,讓建筑符號學的發展呈現迅猛之勢,其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深遠影響也是其他理論內容所無法企及的。相關人員更加需要對建筑符號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予以深入探究,賦予建筑濃郁的文化氣息,讓建筑能夠成為思想溝通與交流的重要手段,推動我國現代建筑事業予以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麗娟. 建筑符號學在幼兒園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 重慶建筑,2016,15(09):8-10.
[2]卿源. 論建筑符號學在地域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