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梅 池彭軍
【摘要】“問題—探究”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角色互換教學和習題過程及時反饋[1]學生的行為狀態。只有教師對學生的行為狀態了解得很清楚,才能更好的針對學生的問題對癥下藥,講解得更到位。
【關鍵詞】問題—探究 角色互換教學 習題過程 及時反饋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編號:1352016013的一部分。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88-01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很好的從學生的課堂行為和作業行為中看出學生對知識和問題的理解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讓學生當老師和讓學生做習題,教師觀察學生的行為,從行為中反饋出學生的理解程度及不懂的知識點,教師針對性地給予講解及解題指導。
一、角色互換教學策略
在復習課或習題課時,角色互換教學,是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適時、適度的下放給學生,學生代替老師講解,學生理解不到位或講得不好的地方,能夠很容易地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在學生講解結束后予以補充完善,這樣老師把學生暴露的不足的原因及解決措施再及時反饋給全班同學。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案例1:如圖,網格紙上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在其上用粗線畫出了某多面體的三視圖,則這個多面體最長的一條棱的長為__________
講解的同學開始把幾何圖形畫成了:
根據學生的錯誤行為,我在學生講解后給學生指出了正確的圖形:
并指出學生畫的圖的三視圖的樣子,讓學生理解兩個幾何體的三視圖的區別,強調正確理解三視圖中正視圖和側視圖的看法。
案例2: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是一個梯形,CD∥AB,CD=BO=1,三角形AO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O為AB的中點,試求梯形ABCD的直觀圖的面積。
講解的同學做出直觀圖,然后算直觀圖形的面積,這種做法也是應該掌握的,我對學生的這種做法也予以肯定。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更簡便的方法。
告訴學生既快又準的做法還是結論法,即根據直觀圖與原幾何圖形的面積關系,先算出原圖形面積,再乘以■
案例3:設三棱柱的側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長都為a,頂點都在一個球面上,求該球的表面積。
講解的同學在講臺上畫圖花了很長時間,不知道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且畫出來的圖很難看,不利于分析問題和尋找思路。
看到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先給學生畫了三棱柱的外接球:
給學生指出:先畫大圓,再畫兩個橢圓表示球的截面圓,再在截面圓上畫三角形,然后確定截面圓的圓心,圓心連線的中點即為球心,球心和棱柱的任意頂點的連線為球的半徑。
并告訴學生這是以后涉及到柱體,錐體的外接球問題的通用畫法。然后讓學生嘗試自己畫圖,自己分析,自己解決問題。
二、習題反饋策略
習題反饋策略是將學生的習題過程呈現給教師,教師通過作業的批改將學生的問題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及時意識到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或不懂的知識點,進一步的糾錯過程使他們進行有意識的思考,反思,復習,比較,查對,把聽課這種知識的被動接受活動變為主動的學習思考活動[1]。
由于學生能力不太強,每節課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板上板書一道昨天講過的典型題目,給學生5-10分鐘時間來寫。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我在下邊過道上看學生的書寫情況,發現學生的易錯點或疑難點,及時給予指導,若有多個學生犯了具有共性的錯誤或疑難點,我就統一講解,強調思路和關鍵步驟,讓學生課下補充完整,每晚放學后交到講桌上。
我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予以檢查。對學生在作業書寫中暴露出來的錯誤行為逐一進行指導,指明錯誤原因,如何進行更正。
習題反饋策略在教師身上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在教師不厭其煩的一次,兩次,甚至多次的糾錯過程中,會不斷激發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探究的學習精神,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轉入主動的學習狀態,成為認知的主體[2]。
三、結論
學生行為及時反饋策略有利于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問題,從問題入手,對癥下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思維能力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進行“問題-探究”教學時能設計好問題的難易度,梯度,有利于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升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周瑞敏.淺談基礎語法教學的糾錯式反饋法.中國俄語教學 58-61 vol 31(1) 2012.02
[2]馬永利.如何應用反饋法教好化學.教學探索 108 2014.07
作者簡介:
吳淑梅(1971,9-),女,河南省臺前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與研究。
池彭軍(1979,9-),男,河南省浚縣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