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倩 張新剛
【摘要】要想確保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質量,就應實施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诖?,本文探討了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 自動化專業 模塊化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248-02
中職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教學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增加實踐課程比例,著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該專業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輸出優秀技能人才。
一、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現狀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教育水平也得到長足發展,但從實際來看,在開展機械設計制造相關專業教學時[1],還有許多不足:第一,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較低,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教學,難以激發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第二,教學時,缺乏與企業有效銜接,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第三,中職院校不注重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畢業后需面臨著制造和營銷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戰。但是,中職機械設計專業未構成模塊化的特征[2],只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而沒有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第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在教學內容上,總體較為單調,同學生的實際需求不相符合,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邏輯性以及連貫性[3]。在教學模式上,多媒體教學僅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沒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聯系機械設計專業的實際采用項目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以及其他的方法,應用成效不顯著[4]。最后,教師沒有科學地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考核并根據其水平調整教學進度,致使學生難以適應,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之下,中職院校很難培養出可使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得以滿足的人才,甚至會對中職教育的長效發展產生影響。
二、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
在開展機械設計制造相關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需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實行針對性設計,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充實教學內容。首先,要制定學生能力培養計劃,通過教學依照步驟以及層次逐步確保計劃的實現,并且要明確培養學生的方向以及培養的具體教學內容。其次,要結合社會需求以及學生的需求來設計專業教學模塊。在實際中需做到幾點:打破過往束縛;重新對課程順序進行安排;確保更為緊密的教學模塊連接。再次,要整合課程的教學體系,避免重復內容存在,且需改革項目教學,注重對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職業能力培養,特別是給學生搭建實踐機會平臺,逐步地提升其實踐能力。
(二)具體的教學方法改革
從根本來講,中職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還是教學方法改革,所以要結合工科教學特點,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情景模擬法和項目驅動教學法,增設實訓內容,強化實踐與理論密切連接。在對項目驅動方法進行采用時,應給學生安排相應的任務,然后要求學生自主探索,要求其完成部分任務,而后再進行小組交流,探討成果,這樣能夠逐步地使學生實踐能力獲得提升。如若學生不能按時將項目完成,那教師需發揮引導作用,適當地進行指導,并重視融合學習內容。而在對現場教學方法進行采用時,教師需對多模塊的教學實踐進行構建,確保學生能夠了解所學知識,這樣才能夠確保實踐教學順利進行。比方說,在教學零件原理相關內容時,首先應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而后讓學生了解實物,并讓其完成相應的機械實踐內容。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激發學生的思考,拓展其思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還有,教師在講解機械齒輪工作原理時,除了要講解基礎的相關知識,還應讓學生在現場實踐以及觀察,了解齒輪所具有的相應特征,并講述同齒輪相關的零件知識,確保學生在腦海中能夠形成更為全面的知識網絡。
(三)強化校企合作
從實質來講,要想確保中職教育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強化校企合作是可行性較高的一種途徑。但實際上,由于社會并不重視中職學生的崗位實習,并沒有給其提供足夠的實習機會,再加上學生學到的專業知識較為薄弱,難以適應企業的需求。所以今后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中職院校需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強化溝通和協調,為學生爭取到更多在崗實習的機會。同時要了解企業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人才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才能夠創設企業和學生以及中職院校的多贏局面。
結束語
綜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職教育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需順應時代的趨勢進行改革,除了要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還應增設更多的教學內容,同時要強化同企業的合作,考慮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人才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斷地創新和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發展所需,才能夠為人才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程世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現狀反思與前景展望[J].湖南農機,2012,39(3):220-221.
[2]強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3+4”分段人才培養方案初探[J].價值工程,2016,35(9):149-150.
[3]劉建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J].時代農機,2017,44(7):22,26.
[4]楊銘,盧夙愿.提高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有效途徑探討[J].南方農機,2016,47(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