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張小華
【摘要】近年來, 隨著全國高考適齡人口的減少,行業發展的周期性特征,招生過程中面臨種種困境已成為越來越多行業辦學高職院校的現狀。生源質量跟生源數量,直接關乎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探索切合實際的招生方式,保證足夠的優質生源,是高職院校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湖北省近年來的高職招生現狀進行了充分調研,從招生現狀到發展出路多方面探討行業辦學高職院校面臨的招生困境,積極探索行業辦學高職院校招生工作的新路徑。
【關鍵詞】行業辦學 高職院校 招生現狀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為課題《生源趨緊下行業辦學高職院校招生工作對策研究——以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為例》(2015-2017
XyjKy-04)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68-02
近年來困擾高職院校招生問題的成因有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招生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行業辦學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我們需要從多方面綜合的來分析問題產生的成因。
一、現狀分析
1.適齡人口的下降趨勢明顯。據人口統計,中國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國新生嬰兒數目下降趨勢一直持續到 2000 年。由此推斷,全國高考人數的下降趨勢將持續到2018 年。據《中國統計年鑒》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2008年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達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將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將減少30%左右。據統計,全國18-22歲人口數:2017年 7211.85萬、2018年6897.87萬、2019年6888.41萬、2020年7049.35萬,2021年起開始緩慢回升??梢哉f高職教育招生的人口紅利早在5年前就已經在慢慢消失,而伴隨著適齡人口的下降,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最末的招生序列勢必會受到強烈的沖擊。“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旦形成,短期內難以逆轉。在生源總體減少的情況下如何做到“適者生存”,這是每所高職院校都值得深思的問題。
2.高職院校面臨新一輪洗牌。數據顯示,高職院校將面臨新一輪“洗牌”。2017年高校招生工作已落幕,在高考生源持續減少的情況下,全國大部分省份招生學校和計劃總數逐年增多,高職院校的招生困境愈演愈烈,全國半數以上省份高職院校計劃未完成。以湖北省為例,近六成高職院校未完成招生計劃,且這種趨勢正在由民辦高職向公辦高職蔓延,引起人們對高職教育未來生存和命運的擔憂。生源危機實際上是高職院校的生存危機,面對危機,如何尋求處于不敗之地的對策,是所有高職院校都要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作為行業辦學高職院校,對行業的依托程度較其它公共類高職院校更甚,如果適逢行業景氣,畢業生供不應求,或許短期內此類院校生源不愁。如若遭遇行業寒冬,對于強烈依賴行業的此類別高職院校,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將更加突出,在高職院校所面臨的新一輪洗牌中如果能立于不敗之地,是每個行業辦學的高職院校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3.地方保護造成生源荒加劇。作為高招錄取工作的最后一項,每年的高職院校錄取工作都備受社會關注。然而從近兩年情況來看,“零投檔”情況的頻現說明生源短缺已成為高職院校迫在眉睫的問題。從已公布的投檔情況來看,今年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招生缺口較大,除少數特色鮮明高職院校分數線“逆勢飄紅”外,大多數高職院校繼去年之后再次遭遇生源“寒冬”,特別在全國范圍普遍出現的生源趨緊環境下,各省市地方保護現象加劇,招生形勢將變得異常嚴峻。如江蘇2017年高職文科計劃22996人,理科23934人,345所理科院校中有308所未招滿,約占總數的90%;文科323所院校中有263所未招滿,約占總數的80%。再如最早完成錄取工作的內蒙古自治區,2017年合計錄取高職(專科)90466人,在所有志愿填報結束之后仍然有200多所院校缺檔。這一現象反映在一批行業辦學為背景的高職院校上其負面影響就更加明顯。例如地質行業相關專業相較中東部地區考生來說,無疑在西部礦產資源豐富的省份對考生更具有吸引力,然而地方教育廳主管部門出于地方保護的目的大幅削減此類院校的外省計劃,而不是充分滿足考生意愿,導致行業辦學高職院校招生愈發艱難,同時也讓一部分真正對行業專業心儀的考生加大了其擇校難度。
4.行業的萎靡影響招生成效。行業辦學高職院校高度依賴行業景氣度,所謂“出口不暢,進口不旺”,低迷的行業發展態勢會嚴重影響行業辦學高職院校的就業質量和水平,作為高職目標生源群體中家長和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就業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招生宣傳效果。加上考生選擇多樣化,低齡出國留學、應征入伍、自考本科、網絡教育、民辦培訓機構等都在“爭搶”高職高專批次目標生源。另外考生在選擇專業特點的心態上也逐漸發生變化,傾向選擇“不吃虧、不吃苦、輕松、環境好、就業工資高的專業”是目前大部分95后考生的普遍心態?;谝陨戏N種,行業辦學艱苦專業高職院校相對艱苦的行業類專業對于考生吸引力逐年下降。
二、發展出路
1.規范辦學,勢在必行。當前,國家政策和有關文件,對規范辦學提出了較高要求,各級領導也高度重視。2017年8月30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全省高等學校2017年秋季學期履行主體責任、規范辦學行為綜合督查工作的通知》文件、2016年1月15日,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在《2016年全省高職院校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對高職規范辦學、有償招生等提出了明確要求;2016年5月12日,《全省高等學校規范招生暨招生計劃編制工作會議》通報了3所違規辦學高職學校,也對高職有償招生、違規收費、違規辦學提出了明確要求。
2.以生為本,勢在必行。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核心是要求高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教育培養而言,做到以生為本,就必須由重學歷的教育模式轉向以滿足學生多層次需求模式,包括不同學生個體的需求,不同知識背景的就業意愿的需求,學生當前的需求,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長遠發展的需求。高校管理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學院的形象一方面靠自身以及媒體的宣傳報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在校生跟畢業校友們的口口相傳。麥克斯就業核查報告中專門有關于“校友推薦學院”的核查統計。因此,作為行業辦學高職院校,與行業伴生發展,如果說學校的層級限制了品牌影響力,能夠做到在行業內有口皆碑,在行業內擁有相當程度的美譽度不失為另一種很好的宣傳途徑。為此,行業辦學高職院校更應該把重心放在自身的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上,少一些形式,多一些腳踏實地,多為學生辦實事,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只有做到以生為本,才能夠讓學校更好的服務行業并得到長足的發展。
3.理念更新,勢在必行。展望未來五至十年,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難以為繼,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思路必然誕生,“輕分數,重出路”的模式將橫空出世。誰先認識到這個高職教育走勢并尋找到該路徑的出口,誰就能獲得競爭先機,先一步獲得社會的認可。傳統高職教育以灌輸式教育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必將受到最猛烈的沖擊,取而代之的新型辦學理念,一定是以滿足學生最根本需求的職業能力教育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改“我教什么你學什么”為“你學什么我教什么”,“把學生培養成為工作需要的人”進一步調整為“滿足每一名學生的需要,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高職院校如同本科院校一般按部就班 、閉門造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追求更多的優質生源,在激烈的生源大戰中脫穎而出,辦學和育人的理念更新勢在必行。
4.產教融合,勢在必行?,F代職業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校企合作”體系。這也是過去一直制約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這里的校企合作絕不是簡單的把實習基地放到企業,產教融合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與形式上。所謂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內涵,其中“融合”是關鍵。一要實訓平臺融合,要把實驗實訓平臺、校企員工培訓平臺、科研合作與技術成果轉化平臺等有效融合;二要師資隊伍融合,主要體現在教師主動走入企業、政府部門,提供管理決策咨詢、市場調研、培訓員工,同時邀請企業高管、高級工程師進入課堂,承擔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授課;三要專業課程融合,專業、課程建設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企業參與,最終實現專業與職業、課程與崗位、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高度銜接。產教融合的實質其實是教育教學、生產實踐、技能積累與社會服務相結合,通過職業院校和企業互補協作,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最終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熱點。
三、結語
面對當前招生工作遇到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應該說困難和機遇并存。盡管面臨著適齡人口進一步下降、高職院校面臨新一輪優勝劣汰、地方保護帶來的招生災害以及行業周期性變化對行業辦學高職院校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更應該積極探索發展出路,嚴守規范辦學的底線,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切實將產教融合推進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顧卉:《高職院校生源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05期。
[2]柒文英:《軟實力視域下的高職招生現狀調研分析——以湖南省高職招生現狀為例》,《價值工程》2017年31期。
[3]呂風瑞,秦偉:《新形勢下高職招生現狀與對策分析——以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02期。
[4]張奧克:《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務管理模式創新》,《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23期。
[5]樊亞蓉,陳金平:《生源減少背景下甘肅省高職院校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現代交際》2017年23期。
作者簡介:
李楊(1984-),男,漢族,講師,華中師范大學文學碩士。
張小華(1980-),男,漢族,講師,武漢大學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