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麗+崔佳
摘 要:稅收優惠政策關乎各行各業的發展,本文就目前我國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根據我國實際提出了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稅收優惠 政策 預算
一、我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的分類
稅收優惠就是指為了配合國家在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的,政府利用稅收制度,按預定目的,在稅收方面相應采取的激勵和照顧措施,用來減輕一些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扶持某些特殊地區、產業、企業和產品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企業自主創新、調整企業結構方面
1、對高新技術產業產品及企業的優惠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2、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
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免稅減稅;對外商投資企業優惠。
(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
對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批發和零售的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征增值稅等等。
企業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石油、煤炭、電力、柴油、汽油的優惠;對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實行減免稅。
(三)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
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銷售再生水、翻新輪胎、以廢舊輪胎為全部生產原料生產的膠粉、生產原料中摻兌廢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產品的銷售商免征增值稅。對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免征所得稅。
(四)改善民生方面
關于社會福利的稅收優惠如安置殘疾人就業,老年福利機構,生產銷售或進口殘疾人用品給與免稅或減稅;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個人或企業的無償捐贈在計征應納稅所得額時給予扣除。生活必需品免稅、減稅,對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用品及事業減稅、免稅
(五)進出口方面
對出口的應稅消費品免稅,對應稅消費品在國內征收的消費稅在出口時退還給應稅消費品的出口企業;出口產品所用設備、原料免稅、減稅等。對科學研究機構和學校,不以營利為目的,在合理數量范圍內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科學研究機構和學校,直接用于科學研究或者教學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消費稅、增值稅;對扶貧、慈善性捐贈物資免稅。
二、我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優惠的政策手段單一
相比發達國家靈活運用直接優惠和間接優惠多種手段,當前我國的稅收優惠手段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稅率優惠與減免,對于加速折舊、稅收扣除等間接優惠手段使用的較少。
(二)稅收優惠目標不清晰
稅收優惠政策過于普遍,出現一個項目適用多個政策的問題,不能確定先后順序。
(三)缺乏完善的稅收優惠預算制度
我國目前沒有實行稅收優惠的預算制度,稅收優惠的規模與結構不清晰,稅收優惠的管理方式過于粗放、沒有形成系統、規范化的預算管理模式。
(四)稅收優惠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稅收優惠立法層次較低,很多政策以暫行條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形式出現。
(五)稅收優惠的管理不夠規范
稅收優惠的管理權絕大部分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本上沒有稅收優惠管理權,導致很多地方為了招商引資,越權出臺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政策過多過濫,甚至同一地區、同一行業適用不同的政策,稅收流失嚴重。
三、完善我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的對策
(一)完善稅收優惠預算制度
稅收優惠屬于財政支出,應該實行預算管理。目前,在各行各業全面進行稅收優惠預算管理難度較大。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覆蓋面較廣、科目較雜。另一方面是因為各級政府缺乏編制稅收優惠預算的經驗。因此建議財政部門先從主要的稅種進行稅收優惠預算的編制,然后普及到各部門各稅種。
(二)完善稅收優惠法律制度
目前我國稅收法律以行政法規居多稅收惠也是各地各自為政,這不僅導致各地的稅收競爭,更嚴重的是破壞了稅收法律的嚴肅性、權威性,也不符合稅收法定主義的要求。所以應該提高稅收法律的立法層次、清理現行的稅收法律體系,針對各行業、各稅種各自的特點、制定因地制宜的稅收優惠法。
(三)稅收優惠目標清晰化
在確定稅收優惠范圍的的基礎上,對多個政策目標相重合的項目,科學確定各項稅收優惠的先后順序。
(四)規范稅收優惠政策管理權
除細化、量化專門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外,嚴禁各地各部門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未經國務院批準,嚴禁各政府對企業規定財政優惠政策。對違法違規制定與企業及其投資者繳納稅收或非稅收入掛鉤的財政支出優惠政策,堅決予以取消;對其他財政支出優惠政策,逐步加以規范。
(五)調整稅收優惠政策手段結構
加大間接優惠范圍和力度,合理運用直接優惠政策,努力引導企業投資行為,切實減輕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方向的企業負擔。進一步擴大加速折舊、投資抵免、再投資退稅、加計扣除的范圍,加大對國家鼓勵類新辦企業的直接優惠力度。
參考文獻:
[1]曾科. 論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法律制度的完善[J]. 傳承, 2010(30):124-125.
[2]鄒廣賢. 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完善研究[D]. 山東大學, 2013.
作者簡介:
趙文麗(1992—),女,河南商丘人,山西財經大學2015(財政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
崔佳(1992-),女,山西晉城人,山西財經大學2015(財政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