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吳立之 劉峰 于海洋 包琳
摘 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了很多的內容,在項目操作上也有很多復雜之處,能夠對其造成煩擾的因素很多,當前來看,信息不協調和信息缺失是最為嚴重的兩個問題。BIM技術具有很強的模擬行,對于數據可以很好地進行優化,可視性很強,這些都對于整個信息的玩征途提供了有效保證。同時應用現有的網絡技術也能讓信息傳遞速率得到顯著提高,為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參考。BIM技術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資源的配置水平,給整個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進而幫助施工年企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BIM;應用;發展路徑;建筑工程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建設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所以目前社會各界對建筑工程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這也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內容很多,其過程也非常復雜,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如果運營管理工作沒有達到相應的效果,不僅會給后續的使用和保養工作造成影響,也會給城市建設帶來一定的麻煩。當前建筑工程運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信息匱乏和信息傳遞不暢,BIM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讓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1 BIM技術簡要介紹
BIM技術最早產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經過了四十余年的發展,現在在工程領域應用范圍已經十分廣泛,效果也非常理想,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應用到的現代科學理念都優于3d技術。BIM技術不僅可以愚弄數字技術來模擬擬建的建筑工程的真實情況,還能集成各種信息數據,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模型。BIM技術可以完好地將建筑施工的過程模擬出來,這項技術的實現歸功于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其本身的特征可以概括為3點,在空間幾何方面呈現出了完整性,拓撲關系上表現出了一致性,在邏輯關系上則有很強的關聯性,數據之間本身也有著很強的聯系。
2 BIM技術的應用探討
2.1 不同建筑工程類型的管理工作
對于一個建筑工程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說,如果建筑工程本身的結構和功能都有所區別,那么工程管理的重點內容也會有所區別。舉例來說,商業建筑往往會更多關注建筑面積的規劃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其面積的有效利用,在這種條件下,出租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對于工業建筑來說,其結構的布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考慮到生產空間,并且能夠容納設備,如果能夠有效優化其結構,不僅能夠大大節約費用,還有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如果其為較大型的公用建筑,應該考慮到如何能夠正常組織公共秩序,并且給相關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并且可以在方便的位置布置公共設施和服務設施,一旦出現緊急狀態還可以立即將人群疏散,保證公共場所的安全穩定;對于民用建筑來說,很多業務管理工作都是交由具體的物業公司來進行的,對于居民來說,其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保證財產安全和人參的安全,所以對于民用建筑來說,安全的保證成為了一項最為重要的內容。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民用建筑來說,必要的水電氣供應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必須保證其中的各項構件能夠正常發揮功能,這其實也是業主非常在意的內容。
2.2 BIM技術與建筑空間規劃、管理
遵照各類業主對相異建筑功能結構的運營收益關注內容,概括歸納出建筑體系(多種結構)內的多類需求模式,重點包括建筑空間利用策略、裝備設施保養維護、公益場所秩序管理、人員活動信息收集管理、安全控制與財產保護、綠化與環保功能發揮、能源消耗測驗匯總分析、風險警示預報等多類項目。對當今的建筑構體本身來說,其結構內外部建筑面積、功能性空間的用途安排、經營占用是具體管理環節中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當今社會,人們對現代化的龐大、繁雜型建筑體的功能空間應用這一遐想能力具有相當的局限性,然而BIM的直觀型空間立體數據模型特點能夠不受此條件約束,可把整個建筑體直觀完整地展示在參數模型中,在空間式模型結構中對建筑體要預先實施空間模擬化利用安排,從而成功避免了目前工程實踐中由于實施一次性建筑空間整體規劃所導致的資源型過度耗費(無效空間的設置)現象。客觀而言,建筑面積的具體利用效能都已在建筑結構方案設計環節中基本上進行了具體的擬定,并且其中已有逐漸增多的工程項目開始利用BIM技術展開配套設計及優化過程。在建筑工程的經營運作和管理環節中更為普遍的應用模式是依照其建筑結構設計、功能方案規劃實施立體空間型的管理過程,從而可最大限度地實現科學、經濟地占用和匹配空間型資源。比如,多功能型商業用建筑體中的店鋪出租管理業務,應在模型結構中構建與生活實際緊密關聯的店主信息,在模型界面展示此類店鋪的相關信息,且依照店鋪類型及業務范圍擬定組合式運營方式,讓其業務充分匯聚且顯示出規模性效果,進而有效地加大商業型建筑的增值幅度。倘若還需求后續的整治和擴建,也具備了符合實際需求的建筑體模型作為選擇對象。
2.3 BIM技術與設備檢測維護
建筑工程作業裝備的檢修養護工作占去了平時經營管理業務的多一半內容。傳統的檢修模式因為不具備穩定簡潔的監測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進行反復的巡檢過程,因為二維平面圖紙所具有的功能欠缺性,在發生工程問題時也不太容易對出現問題部位實施精準型定位和快捷的處置。而設置有智能測試體系的功能裝備,可以在其結構模型上直觀顯示出運作的相關參數,發生異常問題時可以依照問題設備的定位訊號、功能參數等信息快速抵達發生問題區域實施應急妥善處置。倘若出現現場作業人員不能夠妥善處理的問題,應依照BIM上所關聯的信息結合設備制作商,且給予設備生產企業對應的遠程操控權限,讓其可以依照BIM云信息服務平臺實施遠程操控和運作性能監測,配合問題的妥善解決。
3 結束語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和理念應用到我們各個產業的工作中,隨著每一次技術革新的進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對于建筑工程領域來說,如果能夠將信息化技術的相關理念應用其中,從多個環節入手、這樣才能既保證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又能夠讓各方利益得到有效均衡。BIM技術最為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夠將信息加以集成,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信息的完整程度,這些完整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幫助管理者做出決策層,同時還能節約人力成本。
參考文獻
[1]張偉勝.BIM在大型建設項目建設及運營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經濟,2017,27(9).
[2]馬飛.基于BIM的水利工程安全監測管理系統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7.
[3]馮曉光.BIM技術在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管理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9):202-203.
[4]劉力.BIM技術在政府投資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探索[J].工程造價管理,2017(4):65-71.
作者簡介:吳杰,大連海洋大學,學生,土木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