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熹 王安
摘 要:現如今,專業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業務水平高的專業人才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針對這一現象,許多職業學校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了人才的培養模式,為了使專業人才得到有效地鍛煉和實踐,職業院校們紛紛采取了工學結合的方式,通過與許多企業進行合作,提高專業人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使學生們能夠提前適應社會現狀和工作環境,也有利于企業單位更好地發現和培養所需人才,一舉兩得。本文基于數控專業的視角,通過對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的深入研究,感受職業教育的發展變化,希望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前言
當今時代,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大職業院校紛紛進行教育改革,以培養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雙高的高質量人才為己任,更加注重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的培養。本文以五年制職高為例,重點關注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分別從三角度彰顯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和從五對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兩大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究,得出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夠引起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促進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創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1 從三角度彰顯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1.1 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設置課程體系
五年制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打破了原高職院校沿用本科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新課程體系分為公共文化課、專業核心課程與訓練項目、選修課、頂崗實習四個模塊。
1.2 從應用的角度實施課程開發
五年制高職數控技術專業,是一項親身實踐重于理論講解的應用類課程,所以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重關注了從應用的角度實施課程開發,使學生更夠更好地將理論與時間相結合,一改以往刻板的課堂理論教學,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術。
另一項五年制高職數控技術專業的課程改革開發,體現在頂崗實習的制度創新上。頂崗實習,顧名思義,就是前四年學生主要在學校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的學習,最后一年學生在基本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后,進入學校的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徹底掌握數控技術專業在日常工作中的要點,為以后的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3 從質量角度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體系
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材、課件(教件、學件)、實驗實訓環境、教學評估、師資培訓以及精品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不斷完備教學保障系統,以保證人才培養計劃的完整實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1)不斷深化“1123”質量監控工程的實施。(2)技能實訓采用兩種質量評價制。(3)改革教學質量評價及學生學科成績考評的方法。(4)全面實行學分制管理。(5)進一步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6)加強校企合作,打造“訂單”教育與培訓的模式。
2 從五對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2.1 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
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并不是想當然的倉促改革,而是在大量專業人員進行市場調查后,研究數據,分析社會需求,最終確定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徹底改革。這一調查研究首先體現在數控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的對接上。
第一步,我們要徹底摒棄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將文化基礎課程、數控技術理論課程和數控技術實踐課程等進行有機結合,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同時,兼顧學生的素質發展,綜合開發影視賞析、文學藝術等人文社科類課程,電氣自動化、計算機編程等技術類課程和英語、日文等語言工具類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需要。
第二步,學校在開發建設上述課程時,要有計劃、有重點的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按照教學規劃進行科學的課程安排,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所側重,在兼顧人文社科和基礎文化培養的同時,著重培養數控專業技術,為將來更好地做好崗位工作打下基礎。
第三步,學生在學校的四年專業系統性學習之后,急需將所學到的知識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當中,所以第五年,學生需要到合作企業進行崗位實習,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學生今后的工作適應能力,體驗技術付諸實踐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2.2 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根據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將從事的職業崗位(群)要求,按企業要求畢業生必須了解哪些知識、掌握什么技術、具備哪些能力,結合勞動部門的相關中、高級職業標準,刪除原教學內容中難、繁、深、舊的部分,增加“四新”內容,按“簡潔實用、夠用,兼顧發展”的原則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2.3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技術類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技能訓練類課程實施項目化的教學模式。精選一系列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項目,選擇企業一些典型加工零件,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消化和提升理論知識水平。教學過程模仿企業的真實環境,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安排不同的教學進度,鼓勵少數學生脫穎而出。
2.4 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課程設置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學生在完成學校的課程,拿到學歷證書外,還要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才算真正完成了正式工作前的所有準備。另外,實踐課程體系要求學生達到三個目標:一是通過實踐,學生能鞏固理論知識;二是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三是通過實際上崗工作實踐,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達到高級工水平最后通過勞動部門組織的高級工技能考核。建立新的質量評價體系,改革考試、考核方法。新課程體系以崗位需要為考試、考核內容,包括綜合素質和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知識和能力。
2.5 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對接
(1)除開設必修課外,開設選修課,要求達到總學時的15%左右,精減專業課,加強和拓寬專業基礎課。(2)課程設置采用兩種結構:一是模塊結構。專業設置一個共同的教學計劃,學生通過選修某一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來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例如,數控技術專業可設置兩個專業方向:制造方向、控制方向。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都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與親身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術,感受工作情況;使學校的辦學實力得到提升,能夠吸引到更多的生源,提高學校競爭力;使企業更夠減輕人才資源短缺的壓力,更好地培養和發展人才,有利于提高人才對企業的忠誠度,促進企業更好發展。總而言之,數控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項正確的、成功的改革,希望能夠推廣全國,促進其他職業學校和其他技術專業的改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艷.人才培養模式下中職數控專業改革研究和實踐[J].科普童話,2017,(36):21+23.
[2]張彪.中職數控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17):57.
[3]黃河,張德紅,官小云,曾鵬,曾晗.基于產教事業部的高職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機械職業教育,2017,(04):26-29.
[4]高思遠.基于“現代學徒制”視角下高職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7,(0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