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精神病醫(yī)院(463000)雷嘉蓮 劉萌萌 馬春玉
參考現階段臨床中針對感染控制提出的相關研究報告發(fā)現,采用微生物檢驗,能夠降低醫(yī)院重度感染發(fā)生率,有利于感染控制效果提高[1]。在此研究背景下,我院對30例感染患者,積極對微生物檢驗的臨床應用價值,做出進一步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30例感染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采用拋硬幣法隨機分組辦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其中參照組為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24~69周歲,平均年齡(45.12±1.38);研究組為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23~68周歲,平均年齡(44.96±0.54),對照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兩組可比性優(yōu)異。
1.2 方法 對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感染控制管理辦法。對研究組實施微生物檢驗。采用ID32E試條以及ATBG-5試條對患者進行細菌鑒定以及藥敏試驗。同時采用半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對患者實施微生物檢驗操作。根據患者的檢測結果,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對患者予以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與控制。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比較兩組感染嚴重程度以及感染控制情況。
1.3.1 感染嚴重程度觀察指標:我院根據衛(wèi)生部推出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患者的感染程度進行客觀評估,評估指標分為:輕度感染:患者臨床癥狀發(fā)生情況較輕,且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均未受到影響;中度感染:患者臨床癥狀發(fā)生較為嚴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一定下降;重度感染:患者臨床癥狀發(fā)生情況十分嚴重,且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日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1.3.2 感染控制情況觀察指標:我院對患者接受感染控制管理后的感染控制效果進行觀察統(tǒng)計,包括感染情況消失、有效控制以及感染三個指標。
1.4 數據分析 統(tǒng)計學通過SPSS20.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感染嚴重程度以及感染控制情況),用%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s)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感染嚴重程度比較 統(tǒng)計分析研究數據,研究組重度感染率為(6.67%),參照組重度感染率為(4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感染控制效果比較 統(tǒng)計分析研究數據,研究組感染控制率為(86.66%),高于參照組感染控制率為(46.6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重視患者感染控制,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發(fā)生感染的風險,降低重度感染的發(fā)生幾率,同時還會對已經出現感染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緩解,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提升臨床治療效果[2]。但是常規(guī)的抗感染手段,并不能夠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患者感染控制效果不夠理想。
此次實驗研究結果明示,采用微生物檢驗感染控制模式后,患者的重度感染發(fā)生情況較少(6.67%),感染控制率較高(86.66%),均要優(yōu)于常規(guī)感染控制手段后患者的重度感染發(fā)生情況(40.00%)以及感染控制率(46.6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越來越復雜的臨床用藥方案,必然會使得患者耐藥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在醫(yī)院就診的時候,其感染的風險也相應的增加,給患者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均帶來影響。作為一種研究科學,微生物檢驗對臨床感染控制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是抗生素臨床應用的主要參考依據。合理應用抗生素不但可以對患者感染情況進行有效改善,還能夠對患者治療效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不合理的抗生素應用,則會影響患者臨床療效,嚴重時還會造成患者死亡,這就對感染病原菌鑒定的準確性以及及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生物檢驗可以對感染病原菌鑒定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利用微生物分離法(質粒圖分析與分型、細菌素分析、血清學分型),對患者的感染病原菌進行及時鑒定,有利于針對性治療方案的提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感染情況。
綜上所述,對醫(yī)院感染控制的過程中,積極采用微生物檢驗方案,能夠提升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有利于患者降低重度感染率,具有十分積極的應用價值,于臨床中推廣的意義較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