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亮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江西 南昌 330088)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與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語)是目前英語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專門用途英語在20 世紀60 年代后期開始興起,屬于以專業需求為基礎的實用型英語教學法,教學目標明確,實用性和針對性比較強,能滿足專業需求,受到廣泛重視。我國自20 世紀80 年代后,ESP 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在ESP 理論的引導下,商務英語、醫學英語、旅游英語。科技英語的發展就是ESP 理論在我國的具體實踐。
目前,對于專門用途英語的定義尚不統一。有學者認為,專門用途英語有幾個明顯的特征:第一,教學內容要與專業結合;第二,滿足學習者的專門要求;第三,語法和句型符合專業的要求;第四,要和普通英語教學相協調。航空英語屬于專門用途的英語,同時也屬于職業目的和學術目的的范疇中,高校航空英語教學屬于學術教學,而陸空通話用語屬于職業英語的范疇。我國的航空英語專業課程起步較晚,沒有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之前的國內飛行員都是到國外進行的語言培訓,需要支出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一些院校雖然設置了陸空通話課程,但是只注重了飛行技術,語言的重視性不足,因此,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偏低。航空英語的教學核心是陸空通信英語,除陸空通信術語外,還包括通用英語的部分。
ESP 教學法主要有:①語域分析教學方法。此方法以英語語法和詞匯為基礎,進行英語語言的學習,因為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英語的詞匯、語法都會有獨特的特點,同一詞匯在不同的語域下,含義可能會大不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握ESP 的一些規律,把語域弄清,理解句子的含義,專業英語教學一般都具備這種特征,但此種教學法的局限性在于對語言的交際功能重視不足。②語篇分析教學方法。此種教學法讓學生從語篇結構上了解英語在不同專業的結構和表達方式,但在實踐中與學習者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因為學生學會了句型結構,但在實際運用中卻不知道如何應用這種句型,即建立了模式,卻不知道如何去發揮這些模式的作用。③體裁分析教學法。體裁分析教學法的分析基礎是語篇的體裁,分析某一體裁語篇與其他語篇的結構不同之處,更多的是強調了交際的目的,比前兩種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文化背景,不同的情景語境,不同的交際目的來靈活運用。體裁教學法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在航空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語言交際過程,培訓學生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使學生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消除語言障礙。
航空英語指的是與航空業有密切聯系,具有專業特色的英語,包含了無線電通信術語以及與航空飛行有關的英語言:飛機機械師用語;乘務員服務用語;機場地面服務用語等專業用語。航空英語涵蓋范圍廣,信息龐雜,教學過程會出現一定的難度。因此,提高航空英語教學水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航空英語課程每一章的主題構成都不同,在進行教學前,要對學生進行知識背景的介紹,通過介紹讓學生了解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習的目的,與以后從事職業的密切程度等都要進行了解。教師應該明確航空英語專業的教學目標,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教學前,要先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等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等級教學計劃,避免出現教學內容太難,多數學生消化不了,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又讓學生覺得無內容可學的情況,要逐步的加深難度,實現教學目標。通過了解,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可以照顧到英語基礎相當的大部分學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當前在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航空英語教學提供了多種教學方式,比如微課、翻轉課堂等,由于航空英語的內容涉及的面比較廣,涉及到的內容比較繁雜,航圖、飛機發動機、航空氣象、空中交通管制等內容,而且航空英語對事物、現象、狀態的描述較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航空英語的詞匯量大、教學難點多,課上的時間不能完全解決學生的難點問題,翻轉課堂很好的彌補了這一不足。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很好的了解,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可以加強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詞匯量和專業知識。教師可以制作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課外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延伸課堂教學的范圍。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傳統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可以將獲得的知識通過感知、理解、貯存并記憶下來。
學生之間合作學習不但可以營造互動的學習氛圍,而且在最大程度上制造了語言的輸出機會。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而定,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組前,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性格特點,基礎好的和基礎薄弱的學生要分配均勻。在分組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小組之間相互討論。教師要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要和學生平等交流,學生是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要尊重學生的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只有在不斷的討論中,才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知識才會掌握的更加牢固。引導學生在課下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搜集關于英語國家文化的內容,通過整理、歸類,梳理出知識點,也可以總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課上和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同學之間的主體地位是相同的,同學之間討論更容易相互促進學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ESP 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原因和目的。課程設計應該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因為教材的編著以及教學過程都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程設計應該包含學生的目標需求,將來學生是要走上社會的,是要用語言來進行交際的,必然會遇到交際情境,目標需求就是通過學習可以滿足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是指需要學哪些知識和技能,怎樣來學最合理,哪些學習方法比較喜歡,更容易被接受等。因此,在航空英語課程設計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專業知識方面的差異來對教學模式作為調整,優化課程設計,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航空專業的要求來調整課程設計,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基礎水平,從而優化課程設計。
傳統的教學評估方式以閉卷考試為主,閉卷考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檢驗出學生多知識的掌握程度,但評估的結果并不全面。應該完善評估方式,既注重結果評估,也要注重過程評估,建設性的反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學生自評,教師指導,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可以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專業語言類人才的缺口約來越大。航空英語作為一種專業的英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以ESP 理論為基礎,制定符合社會需求的課程設計,將晦澀難懂的航空英語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利于掌握,不斷提高學生的航空英語知識水平,為社會培養專業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