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鑫
(吉林化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創新精神為人類最寶貴的素質與個性,也是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使學生敢于提問,認真思考,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縱觀當前高校大學生而言,多存在著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匱乏的問題,學生日常學習中多安于現狀或者現成的答案,墨守成規,沒有積極提出問題、積極展開思考,對其未來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會帶來阻礙性影響。文章將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展開論述,分析問題意識與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途徑,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活動帶來一定借鑒價值。
大學生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匱乏,與傳統教育體制束縛,教學理念落后;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問題意識匱乏等原因密不可分。
受到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課堂教學多以傳授知識為主。當前的教育制度下,教師與學生多圍繞著“升學”、“考試”而展開學習活動。課堂學習中,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下,難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對社會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傳統封建社會中,教師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學生在家需要服從家長,在學校需要無條件尊重教師的權威。在這種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學生不敢發問、不敢質疑,他們多認為教師即為正確的,即便心中存在疑惑也不敢言。這種傳統封建文化的影響,致使學生缺乏獨立的人格,批判不足,問題意識難以形成。
大學生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可以通過改革教育機制,關注學生素質發展及創新教學理念,挖掘學生潛在能力等方式,多鼓勵學生,轉變人才培養的理念。
大學生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改革教育機制。將應試教育的理念轉變為素質教育的理念。首先,需要創新考試與評估的制度,避免學生與教師過度重視分數。比如可以融入多渠道、多途徑的人才評估制度,將學生的實踐操作、職業素養評分等適當提高比重,關注學生的團隊意識、問題意識、創新精神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于存在個性特長的學生,可以適當予以加分。例如以學生平時課堂表現、作業講評、實驗報告及學科研究內容等為主,根據學生的表現實施綜合評價,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展現自我才能的平臺。
其次,則需要創新用人的制度。國家需要建立用人制度的指導原則,轉變各個機關單位、企業以及個人僅僅關注文憑,不關注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的行為。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教育評價制度,融入多元智能理論。在這種方式下,培養更多具有靈活性思維的人才,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
大學生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且指導學生學會質疑。課堂教學中可以融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案例教學法等,以課堂討論為主,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問題意識的培養,學生堅持學生為主的思想。高校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嘗試、積極實踐。大學生自身也應當明確獨立思考、問題意識形成的重要性,保持著懷疑、反思的思想去閱讀、去實踐,在觀察與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新知,避免在遇到問題的情況下人云亦云。
培養大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為現代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需要提升教育研究的重視程度,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