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關鍵詞】 小學語文;生態道德教育;有
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4—0061—01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生態文明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在教學中,也更加注重將環保理念、生態思想注入到學習之中,而在語文充沛情感的利用之下,人們能夠更加認識到生態環境、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從而使環保隊伍不斷擴大,居住環境更加美好和諧。基于此,本文圍繞生態道德教育在小學語文之中滲透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一、如何在課文中滲透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本之中最多的就是描寫風景名勝、動物以及植物的文章,為了使小學生能夠將生活中、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感受到,首先必備的一個條件便是良好生存空間的營造,只有無限樂趣的給予,才能夠增強環境保護、生態維持的決心。
如筆者在課堂中分主題將各種文章聚集在一起,統一主題的文章在在同一時間段內講授,以便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引導。針對壯麗秀美祖國河山的描述,筆者將《鳥的天堂》《黃山奇石》以及《林海》等文章放在了一個單元里,這樣有助于將學生隱藏在心中的對于大好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激發出來,還有助于引起他們對自然保護以及美好環境創造的意識和決心。此外,在對各種類型動物描寫的文章中,筆者會有意識地將一些有關于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知識滲透到教材之中,使得學生在心中構建出基本的生態平衡意識,以便能夠從小培養出保護自然環境的良好習慣和品德。
二、關于古詩詞的熏陶
小學語文教材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便是古詩詞,也是有效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的方式和途徑。曾經有學者做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中國的大中小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教材中學習到上百首優秀的古詩詞,但是記憶最深、影響最大的依然是小學階段學習的幾首,針對這樣的研究結果,我們有必要好好利用。因為在學生記憶力最好的階段若是滲透進生態道德教育,那么對于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無疑是最有力的推動。基于此,筆者將楊萬里、朱熹、柳宗元以及賀知章等人有關祖國河山描寫的古詩詞結合在一起進行講授,要求學生分別闡述自己對于“接天蓮葉無窮碧”或者是“千山鳥飛絕”等句子的理解,隨后在筆者的解釋下進一步加深他們的理解,并且還會在一些音樂、視頻以及圖片的運用下將他們的想象力充分調動起來,以便能夠將生態環境創設出來。在引導學生對自然之美去體驗的過程中,還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情感迸發之美。總的來講,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能夠感受到自然贈與生命的力量,只有在自然環境的營造之下,生命力量才會如此透徹而又鮮活。
三、拓展到語文練習之中
語文練習中所涉及到的日積月累以及讀寫記憶等環節都能夠進行生態道德拓展。如學生能夠從旭日東升、群芳吐艷或者是皓月當空等詞語中感知到大自然的博偉,并在詞匯意境構建中將秀麗風景營造出來。學生在叮叮咚咚、重重疊疊以及反反復復之間能夠感知春風的漂浮,裙裾的搖動;在小荷尖尖角、夏風草木薰等句子之間能夠對一年四季大自然不同的風格以及美景進行了解和掌握,并在腦海中將美如畫的景色勾勒出來,以此不但能夠將自然之美感受到,而且還能夠將自然環境、生態和諧維持的重要性感受到。
在語言練習單元中作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聽說讀寫,其是對小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情況最基本的考量,其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現代化實驗研究中心,不僅能夠將學生語言活動實踐的能力提高,而且還能夠對他們語言文化掌握及理解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如筆者在講授《秋天的雨》這一文章之后,會要求學生以“秋天”為題構成一個句子或者段落,其前提必須是對秋天的美麗景象進行描述,這樣的一個練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秋天美景去感知、去體會,筆者再適當引入一些目前環境變化、以及生態破壞情況,有助于加深對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使他們養成適用終身的環境保護意識。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等,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加豐富的生活,還有已經被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隨著逐漸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提倡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為文化與思想傳播的源泉——語文教學需要適當將生態道德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對孩子的生態保護意識進行培養,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面對日益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我們必須從孩童時代就開始教育,以便能夠將他們終身保護地球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培養出來,促進生態文明的發展。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