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藝術;思想理論水平;師生關系;評價
標準;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040—01
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核心,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教學成績的好壞、學風和班風的好壞產生直接影響。班主任工作是艱巨和繁瑣的,新形勢下,需要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擁有一定的藝術性,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和提高班主任自身的思想理論水平
要想加強和提高班主任的語言修養,首先要做到不斷強化自身的思想理論水平,教師的語言反映出的是教師的學識、修養以及思想,班主任與學生講話最多,說的每句話都是班主任思想的綜合反映,講話的內容是否正確,對待問題的認識是否深入、水平的高低等等都取決于班主任的思想理論水平,因此,加強和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理論水平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加大閱讀量,多研究學生的思想,及時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出現的不足及時糾正,平時多加思考,將問題能夠深入下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受益,不斷成長。
二、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具有獨立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都有要求獨立行動、獨立自主的傾向,并不是老師想讓學生怎樣,學生就會怎么樣。因此,教師必須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對待學生要真誠,要以自己的真實、完整的人格去面對學生,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這樣,一種民主平等、親密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了,班級管理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三、改變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思維
心理學中的“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及其持續時間的長短,與教師是否關注、重視他們,是否公正合理地肯定他們的進步直接相關。這就提醒班主任在評價學生時,要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要善于換一種眼光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良好品質。例如,一個課堂紀律不好的學生,可能勞動積極肯干;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可能樂于助人,所以不能因學習成績低一點或紀律表現差一點,就一葉障目、全盤否定。同時,要努力克服“定型化效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尤其是對班級中那些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學生,要多肯定其優點,少強化缺點,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他們改變消極態度,積極改正自身的不足,從而多出一批好學生。因為,評價學生的目的不是證明這個學生怎么樣,而應是通過激勵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促進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的統一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最直接、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言行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每個家長的素質、教育態度和方式不一樣,造就了各種各樣個性不一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也截然不同。一個孩子在家的表現和在學校的表現往往是相一致的,如某一時期在校情緒浮躁,在家必然也是躁動的;某一時期在校進步較大,在家也是愉悅自覺學習的。家庭教育不成功的孩子,在學校的教育也必然是不理想的,甚至收效甚微。有的家長常常把孩子的教育推給學校,忽略家庭教育,這種不完整的教育使孩子在學校表現出與其他孩子的較大差距,存在很多問題,長此以往,勢必成為問題學生。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家長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應與家長密切合作,及時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還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發揮家長的巨大作用,督促家長正確教育孩子,關心、幫助、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總之,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僅是一門學問,還是一門藝術。現在正在實施素質教育,這就給我們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學習,除了掌握一些基本要求外,還要多多講究工作方法,探究一些教育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更上一層樓。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