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醫院(452370)張永輝
在臨床當中,胰腺遠端切除術可用于胰腺腫瘤、慢性胰腺炎等的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行該手術也存在胰瘺這一并發癥發生的情況,而其中造成胰瘺的影響因素中,手術過程中對胰腺殘端處理的方式非常關鍵[1]。關于腹腔鏡胰腺遠端切除術后患者胰瘺的發生情況,本院此次則重點觀察術中對胰腺殘端處理方式的影響,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行腹腔鏡胰腺遠端切除術的5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依據術中患者胰腺殘端處理的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手工縫合)和觀察組(閉合器閉合)分別為24例、2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為10例、14例,平均年齡(49.8±3.9)歲,平均體質量為(22.1±1.6)kg/m2。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為12例、14例,平均年齡為(50.1±4.0)歲,平均體質量為(22.4±1.7)kg/m2。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手術當中,針對兩組患者均于胰腺病變的右側附近切斷胰腺,再進行胰腺殘端的處理。對照組患者手術過程中采用手工縫合的方式進行胰腺殘端處理,具體方法如下:在切除過程中,同時進行縫合,以此切斷胰腺??p合采用的材料為4-0可吸收縫線,縫合的厚度在2.0~2.5mm范圍內,若患者胰腺組織較薄,則縫合的厚度控制在1.5mm左右。觀察組患者術中借助閉合器進行胰腺殘端處理,具體方法如下:使用一次性的直線閉合器閉合胰腺組織,并于閉合器的左側行胰腺切斷,再松開閉合器。其中閉合器的規格,需具體依據患者胰腺厚度、質地等選擇,通常情況下選擇的閉合器的釘足高度為2.5mm,或者釘倉位3.5mm,手術中控制好閉合的速度,以緩慢閉合為宜。最后再檢查胰腺殘端是否存在出血情況,若有出血則可以電凝、縫扎方式止血[2]。以上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均于胰腺斷面留置1~2根腹腔引流管。本次觀察時間從患者入院開始,直至術后1.5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不同胰腺殘端處理方法之下,患者術后胰瘺發生情況,胰瘺的分級標準如下:引流液當中的淀粉酶上升,但于短期內消失,且患者無明顯的癥狀,則為A級;患者經影像學觀察表現為胰周積液,并有一定的癥狀,則為B級;患者出現膿毒癥等情況,體征不穩定,則為C級。與此同時,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綜合判斷患者胰腺殘端處理對患者術后胰瘺的影響。
1.4 統計學意義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胰瘺情況 根據對兩組患者術后胰瘺情況的觀察,對照組患者胰瘺共9例,總發生率為37.5%;觀察組患者胰瘺共3例,總發生率為11.5%。觀察組患者胰瘺情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 經觀察記錄,對照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為(15.8±5.7)d,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為(12.3±5.1)d,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依據相關報道,胰腺遠端切除術當中,采取手工縫合處理的方法,患者術后出現胰瘺的比例為13%~69%。依據臨床實踐,手工縫合時受到縫合密度、打結等的影響,很可能出現殘端缺血、壞死等,進而導致患者容易發生胰瘺。而閉合器閉合處理胰腺殘端對患者術后胰瘺的影響,當前臨床當中還存在爭議。就腹腔鏡胰腺遠端切除術中,胰腺殘端處理技術對患者術后胰瘺的影響,本院此次也展開了觀察。在本次觀察當中,主要將手工縫合處理與閉合器處理兩種處理方式進行了對比,依據觀察,在以閉合器處理的患者中,患者胰瘺情況發生低于手工縫合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后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行腹腔鏡胰腺遠端切除術當中,采取閉合器閉合殘端處理,可降低患者術后胰瘺發生情況,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該處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