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洋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戀愛動機是個體進行戀愛的內部動力,決定著戀愛目標與戀愛生活方式的選擇。國外大學生對大學期間戀愛普遍持有支持態度。Knox&Zusman的研究表明83%的大學生報告自己正在談戀愛。①張穎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戀愛并不完全出于愛情,65%的學生因為其他因素而戀愛,比如從眾、消磨時間等。②鄭長波、李毅的研究指出大學生戀愛動機主要有精神滿足型、物質滿足型、生理滿足型和心理滿足型。
對大學生戀愛動機進行研究是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本研究采用問卷法以沈陽師范大學學生為例,分析其戀愛動機現狀及其特點,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合理化建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使其戀愛朝良好方向發展。
本次研究采取隨機取樣法,在沈陽師范大學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467份,其中大一學生114份,男生45份,女生69份;大二學生111份,男生47份,女生64份;大三學生104份,男生61份,女生43份;大四學生138份,男生78份,女生60份。
本研究問卷選自楊良群所編制的“大學生戀愛價值觀問卷”中的戀愛動機分問卷,共26題,采用5級評分,包括性愛性、情感性、婚姻性、功利性、面子性和消遣性6個維度,有著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運用描述統計進行分析,大學生戀愛動機主要以情感性為主,功利性最低。戀愛動機各維度由高到低排列為:情感性>婚姻性>消遣性>性愛性>面子性>功利性。
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只有在情感性維度上不顯著,在婚姻性、消遣性、面子性、性愛性以及功利性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并且男生全部都顯著高于女生。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大學生戀愛動機在性別上的差異(n=467)
注:*P<0.05,**P<0.01。
研究表明,在年級層面上,大學生戀愛動機只在婚姻性維度中才存在顯著差異,在其余維度中沒有顯著差異。具體表現為大一年級顯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級,并且大二、大三、大四年級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具體結果(見表2)。
總體來看,大學生戀愛動機主要為婚姻性和情感性,表明大學生總體上戀愛動機是積極的,這與歐曉霞③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大學生在戀愛上是很嚴肅的,抱有認真的態度,這種情況與一直所弘揚的整體價值觀相符,但與媒體報道的大學生的愛情開放隨意與“快餐愛情”不符合,可能是所調查學校為師范院校,學生戀愛觀念相對保守。除此之外,消遣性動機也較高。學生進入大學校園,課余時間充裕,外界約束減少,自己需求得到釋放,平時難免會覺得無聊和寂寞,加之有沒有戀愛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普遍思想,所以很多學生因為調劑單調的課余生活而戀愛。
除了情感性維度,其他維度均體現了性別差異,并且男生顯著高于女生。這與曾慶東④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但與張曉麗⑤的結果基本相近。男生和女生戀愛動機在情感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與整體價值觀相符,說明大學生主要是因為情感才走到一起。婚姻性高于女生是因為男生在面對愛情時會比女生富有責任心,不只是為了情感的支撐。男生在性愛維度上顯著高于女生,因為女生生理因素以及接受的傳統教育,自我保護意識會強于男生,對于性的看法較為傳統,所以會低于男生。之外,男生在面子、功利、消遣維度上均高于女生,這個結果與祝玉芳等人的調查結果基本相似。⑥男生與女生相比,與外界社會的接觸會更多,也會比女生更加現實。而女生更為感性,重視感情,在戀愛中更加注重的是精神世界,而不是其他的外部條件,所以女生在情感維度上較高,這與女性的基本心理特征相符。
在戀愛動機的六個維度中,只有婚姻性具有年級差異,并且其他年級都顯著高于大一年級。可能是由于大一學生很多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面對陌生的環境以及同學難免會產生孤獨感,為了彌補精神上的空缺,很多學生就這樣戀愛了。但是畢竟大一學生年齡較小,心理也不是特別成熟,距離畢業、結婚或步入社會還有很長時間,他們對愛情既憧憬又好奇,所以以體驗為主,缺少對未來的規劃。而其他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大學生活,逐漸適應身邊環境,心理發育更成熟,越來越接近現實,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對戀愛的之后發展有一定的打算,也會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戀愛。
大學生戀愛動機排列為:情感性>婚姻性>消遣性>性愛性>面子性>功利性。大學生戀愛動機中婚姻性、消遣性、面子性、性愛性和功利性維度在性別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全部是男生顯著高于女生;大學生戀愛動機中的婚姻性維度在年級間存在顯著差異,具體為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級分別顯著高于大一年級。
高校可以對不同年級開設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對于低年級學生,主要引導正確認識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對于高年級學生,主要針對婚戀觀進行輔導,對未來愛情發展有一個理性認識。學校還可以開設有關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識教育,對性有一個正確地認識。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根據大學生戀愛特點引入一些正面積極的愛情思想問題,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進一步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表2 大學生戀愛動機在年級上的差異(n=467)
注:*P<0.05,**P<0.01,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
注 釋:
①Brantley A,Knox D&Zusman M E.(2002).When and why gender differences in saying“I love you”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2,36:614-615.
②張穎.大學生戀愛觀及其倫理審思.湖南師范大學,2006:14-15.
③歐曉霞.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的調查研究.廊坊學院學報,2006,06:151-154.
④曾慶東.女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及其對策.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108-110.
⑤張曉麗.家庭收入不同的大學生對婚戀問題的不同態度.今日南國,2008:103.
⑥祝玉芳,來秀明,萬建華.高校大學生戀愛問題的探析[J].青年探索,2007.03.
[1]Brantley A,Knox D&Zusman M E.When and why gender differences in saying“I love you”among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2,36:614-615.
[2]張穎.大學生戀愛觀及其倫理審思.湖南師范大學,2006:14-15.
[3]歐曉霞.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的調查研究.廊坊學院學報,2006,06:151-154.
[4]曾慶東.女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及其對策.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8,03:108-110.
[5]張曉麗.家庭收入不同的大學生對婚戀問題的不同態度.今日南國,2008:103.
[6]祝玉芳,來秀明,萬建華.高校大學生戀愛問題的探析.青年探索,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