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俊玲,李 煜
(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目前為止對于鄉土景觀還未有明確的定義,但是有學者認為鄉土景觀是指當地人為了生活而采取的對自然過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及格局的適應方式,是此時此地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顯現[1],所以鄉土景觀最特別的在于其原直觀性與生態性。
鄉土景觀的提出后,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學者開始關注并展開研究,其中多個學科知識的交叉互動,也促進了鄉土景觀的研究進展。總的來說鄉土景觀根據其表現形式可分為兩個部分,即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景觀。這些景觀之間相互聯系,交叉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土景觀。人文景觀包括:經濟景觀、聚落景觀和歷史文化景觀。自然環境景觀包括:動植物景觀,地形地貌景觀和氣候景觀。
鄉土景觀元素中最根本的元素是物質元素。物質元素是在鄉土地域內自然產生的,具有鄉土文化的真實性和生態性。物質元素包括鄉土范圍內的地形地勢、動植物、傳統民居等。
①地形地勢:鄉土景觀是原生態的,其景觀特色與地形地勢密不可分。地形地勢構成鄉土景觀的基本骨架,在無形中影響著人們對該地域的空間認識。特色的地形地勢會成為該地域鄉土景觀特色的明信片。
②動植物特色: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動植物景觀,使人們對地域內呈現的景觀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利用地域的動植物特色,選擇鄉土樹種,以及適宜當地的自然條件的動植物,是進行鄉土景觀建設的關鍵。
③傳統民居特色:傳統的民居建筑側重于在細節處體現鄉土范圍內人們的生活方式、人生信仰、人文關懷等。多樣的民居建筑呈現出不同的地域鄉土景觀特色,在鄉土景觀元素的組成中必不可少。
非物質鄉土景觀是指當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精神產物。非物質鄉土景觀元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傳統文化、傳統習俗等。
①生活方式: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生活方式,獨特的生活方式又造就獨特的鄉土景觀,使得人們在體驗地域生活時更能引起共鳴。
②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經過文明的演化而匯集成的。因此最能體現該地域內的鄉土景觀特點的便是傳統文化。
③傳統習俗:傳統習俗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穩定的社會風俗和行為習俗,同時又影響著現在人們的生活[2]。因此通過提取獨特的民俗活動,可以準確地表達地域景觀特色與鄉土文化脈絡,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鄉土景觀。
自古以來麗江便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麗江地處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銜接處;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地形地勢、氣候條件,豐富的水流資源,傳統居民建筑,生活方式等共同構成麗江的地域文化,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景觀。
麗江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地處橫斷山脈三江并流區域。麗江以大研古城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城中心地勢較為平坦,城周圍群山圍繞,形成特色的地域景觀如大研古城、束河古鎮、玉龍雪山、老君山、長江第一灣等。
麗江的晝夜溫差大,氣溫偏低,屬于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麗江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溫暖的氣候使得植被豐富,適宜高山植物的生長,形成特色的季節景觀。
麗江的植物資源豐富,約占云南省植物種類的70%;豐富的植物資源涵養了水源,凈化了空氣,還提供給各種動物良好的生存環境。
麗江是一個多民族集聚的地方,最基本的民居形式是坊一照壁。在傳承納西族建筑特點的基礎上,吸取了其他民族的建筑特色,形成獨特的民居建筑特色。其中麗江民居中常見的幾種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進兩院等,民居多為土木結構。麗江特有的民族納西族對自然及其尊敬,因此在傳統的民居建筑多為樹木、石頭泥土等自然材料建造,房屋以土木結構為主,包括房屋的門窗、天井、照壁的表面紋飾都來源于自然的花紋線條,充分體現出人與自和諧相處的理念。
麗江是多民族集聚,其中納西族占主要地位。特色的東巴古樂、東巴繪畫,形象文字等納西族特色民族文化,以及納西族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共同影響著麗江人的方方面面,經過漫長的發展中,體現在麗江人質樸的生活中。
3.1.1 區位優勢分析
麗江古城中心位于北緯 26°52′50.43″,東經100°13′27.70″;坐落在麗江壩中部,位于滇、川、藏的交匯處,地處云貴高原;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
3.1.2 鄉土資源分析
①自然資源
麗江古城地處“三江并流”區域,水流穿街繞巷與街道平行,貫穿整個古城;道路網路完整,以四方街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各家各戶門前有水,固有“小橋流水人家”之稱;麗江古城因此成為麗江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源泉。
②人文資源
在東巴文化的影響下,麗江古城將歷史、民族文化、傳統建筑、山水格局與景觀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觀特色,充分體現納西東巴文化的精華,在反映麗江的自然風貌的同時,也記載了麗江文明的發展。麗江古城是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是麗江地域文化景觀的典型代表。
3.2.1 視覺上鄉土景觀元素的運用
麗江古城內道路隨水蜿蜒,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習慣;房屋就勢組合,全為土木結構,門前多掛著大紅燈籠,房屋的窗戶、天窗,欄桿紋飾等多為自然紋飾;其中麗江古城的宗教建筑上有 “虎”和“羊”的彩畫裝飾,這可以說是東巴文化在建筑中的反映,用東巴象形文字作為建筑彩畫裝飾也是麗江地區較為特殊的現象。燈光映照下的古城,古色古香的巷道,運轉的水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潺潺,共同為麗江古城增添靜宜之美,成為麗江鄉土景觀的代表。
3.2.2 觸覺上鄉土景觀元素的運用
進入麗江古城最直接的感受來源于腳下的鋪裝,凹凸不平的紅色角礫巖鋪裝,經過長時間的踩踏已變得光滑,成為進入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色;古城內建筑墻面雕刻的東巴象形文字,用手去觸摸以此感受東巴文化的魅力;親手將寫有祝福語的駝鈴掛起,用手鼓打出音樂節奏,親身體驗編織披肩,放河燈等,讓人們用觸覺去感受麗江人民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民族文化。
3.2.3 聽覺上鄉土景觀元素的運用
穿著民族服飾的納西族人們跟隨音樂,圍成一個圈開始跳舞,手鼓與音樂的結合,流水潺潺,駝鈴聲聲,商家的叫賣聲,共同組成麗江古城聽覺上的鄉土景觀,為麗江地域文化景觀增添一筆濃墨的色彩。
以麗江古城為案例進行分析,將麗江地域鄉土景觀元素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深入的研究麗江地域鄉土景觀元素在當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通過視覺、觸覺和聽覺上進行詳細的剖析,更加有利于理解鄉土景觀元素是如何應用在當代景觀中。
鄉土景觀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是因為旅游建設的發展,但是在進行鄉土景觀建設時卻容易忽略對地域文化特色的運用,只是追求表面的景觀效果,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鄉土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本文以麗江古城為案例進行研究,分析麗江地域文化景觀中鄉土景觀元素是如何體現的,從而提出設計師在建設麗江地域文化景觀時,要注意提取麗江的鄉土景觀元素,選擇合適的方式運用于麗江鄉土景觀創作當中,延續麗江的地域文化,充分發揮其地域文化的魅力,表現出其歷史性、文化性、地域性。塑造出麗江獨具特色的鄉土景觀文化,建造富有人文內涵的鄉土景觀,為不同地域鄉土景觀元素的應用提供可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