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娜
(安徽新華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人們接觸到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日益豐富,正逐漸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地位.大規(guī)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OOC),是近年來涌現出的一種在線課程教學模式[1],自2012年起,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xù)搭建了MOOC平臺,陸續(xù)在網上為學習者提供免費課程,主要以Coursera、Udacity、edX三大網絡課程供應商為代表;2013年,清華大學正式加盟edX,成為edX的首批亞洲高校成員之一,隨后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紛紛加入MOOC教學平臺;此外,互聯(lián)網巨頭也紛紛布局該領域,例如網易公開課.目前,MOOC已在教學領域呈現出了百家齊放的繁榮景象,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習者所接受和運用.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講授—接收”,強調了老師的主導作用,老師可充分駕馭課堂的進程、內容,能夠隨時與學員互動交流,然后根據學員接受情況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采取設問、提問、討論、啟發(fā)、例題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使學員緊跟老師的思路.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學內容上,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老師的教學重心在于“教”,按部就班進行授課,無法真實掌握學生“學”的效果;學生依靠死記硬背掌握課堂內容,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學形式上,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沒有足夠的精力關注到每一個人,無法因材施教,全覆蓋、高頻度的課外互動交流也難以實現.在教學主體上,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忽視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學生是知識的傳授對象,是課堂內容的被動接收者,他們無法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理解水平掌控課程進度,也無法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
MOOC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借助互聯(lián)網為學習者提供便捷、經濟、豐富的學習資源.其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一是大規(guī)模.MOOC課程是在線課程,每一門課程的學生數量都可能成千上萬,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問題,可以在平臺上相互交流,也可以查看別人已解決的案例.由于學生人數足夠多,所有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基本可實現覆蓋.此外,同樣一門課程,平臺上會有不同的版本,學員可以課程的難易程度、內容側重點、個人喜好等,針對性選擇相應課程.二是開放性.平臺面向所有有學習需求的人群,學員只需要在平臺上注冊,即可根據自身需要共享學習資源,平臺的運行費用大部分由各種教育基金或者大學提供,因此絕大多數課程都是公益性的,可免費獲取.三是在線課程.MOOC是互聯(lián)網課程,不是現場授課,各門課程由網絡化的教學視頻、小結測試、在線答疑等組成,課程的材料遍布互聯(lián)網,學員可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同時不受上課地點局限,突破了傳統(tǒng)學習的時空限制.四是教學性.MOOC的出現就是為了給學員提供碎片化式、靈活自主的網絡學習課程,指導學員根據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自學,因此,MOOC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教學性.
雖然MOOC迅速席卷全球,并被社會公眾廣泛認可,正潛移默化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甚至有教學人員認為MOOC能夠取代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但是,在筆者的教學實踐及調研中發(fā)現,MOOC并沒有取得預期良好教學效果.主要原因有:一是吸引力不夠.MOOC是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同時,MOOC缺乏傳統(tǒng)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學習者間相互討論的氛圍,學習者缺乏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熱情.二是約束力不夠.MOOC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沒有監(jiān)督者的角色,對學習者的外在約束力不夠,學習主要取決于學習者的自覺性,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國外高校MOOC課程的完成率不到20%.三是互動性不夠.MOOC是大規(guī)模開放性課程,學習者遇到學習過程中遇到疑惑,教師無法及時給予指導,可能會導致后續(xù)學習內容無法順利推進.四是實踐性不夠.對于實踐性要求較高的課程,MOOC難以提供實踐教學的環(huán)境.
因此,筆者嘗試將MOOC教學平臺與傳統(tǒng)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期待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切實改變傳統(tǒng)教學效果欠佳的局面.
C 語言具有豐富的運算符、簡潔緊湊、靈活方便、表達方式靈活實用等特點,學好C 語言課程,能夠形成良好的計算思維,為將來順利開展計算機應用打下扎實基礎.C 語言課程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教學對象都是往往都是剛進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或是入門級的初學者,枯燥的學習內容可能會使初學者失去興趣;同時,計算機語言對于初學者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C語言課程是學生進入編程領域、從傳統(tǒng)思維向計算思維轉變的必由之路,C語言的用途也非常廣闊,既可以用來開發(fā)應用軟件,也可以編寫系統(tǒng)軟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編程意識、形成編程風格、提高編程能力等起著重要作用.
傳統(tǒng)的C語言教學,主要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機房實踐操作兩個方面,因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使得教與學不能夠相互正反饋,“填鴨式”的教學無法令學生真正掌握C語言的內涵,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MOOC平臺教學與傳統(tǒng)課程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其本質是使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1+1>2”的作用.筆者根據C語言課程、傳統(tǒng)教學及MOOC平臺教學的特點,精心設計了教學視頻錄制、在線學習、小結測驗、平臺互動、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及課程考核評價等教學模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入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幫助學生既能高效掌握理論知識,又能迅速提升開發(fā)程序的能力,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
(1)教學視頻錄制.按照教學計劃將C語言課程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知識點,并將每個知識點錄制成教學視頻上傳到MOOC平臺上.根據心理學上的“十分鐘注意力”原則,視頻的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2)在線學習.學習C語言課程的學生必須在MOOC平臺上進行注冊認證,在該課程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每一名學生需要按照教學進度完成在線課程的自學,學習情況納入課程考核評價.
(3)小結測驗.為檢驗和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時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結束后,MOOC平臺都會有相應的在線測試題要求學生作答,學生可以在線答題并提交系統(tǒng),系統(tǒng)自動判斷答題情況后形成測試報告.老師可以根據測試情況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前為課堂教學做準備,主動就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加強講解,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老師可根據學生的測試情況,按照成績高低均衡搭配的原則組建學習小組,鼓勵小組內學習討論,先進指導后進,后進向先進看齊,既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解決C語言課程實踐教學工作量大的問題.
(4)平臺互動.如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可在互動平臺上尋找答案,可以在學習小組內討論,也可以與老師在線互動.C語言課程的特點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只有掌握前面的知識點,才能為后續(xù)的學習內容奠定基礎[3].
(5)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通過視頻自學、測試及平臺互動,學生已初步掌握C語言課程的基本知識點.在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無需將所有教學內容一一贅述,只需將在線測試發(fā)現的薄弱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決共性和難點問題,這大大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此外,鑒于C語言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必須要將課堂教學的重心向案例教學轉移,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指導學生練習編程,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MOOC平臺的教學模式為老師騰出時間和精力,在傳統(tǒng)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
(6)課程考核評價.考核是督促學習效果的一個有力手段,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基于MOOC平臺的C語言教學,不是簡單地將傳統(tǒng)課堂搬到網上,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傳統(tǒng)課堂延伸到在線學習上.因此,評價學生課程學習的好壞,需要綜合考慮平時在線學習、課堂實踐、期末考核等因素,分別賦予相應的分值,改變傳統(tǒng)課程考核偏重于期末終結性考核的模式,更加科學全面地檢驗學習成效.平時在線學習的考核(分值約為30%),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課程小結測試得分率等情況,真實反映學生學習動態(tài).課堂實踐的考核,分為老師打分(分值約為15%)和小組成員相互匿名打分(分值約為15%)兩個部分.老師打分不能簡單基于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還要考慮到C語言教學的實際,分析學生在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性,鼓勵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組成員相互匿名打分,可以最大限度調動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為小組成員答疑解惑,增強小組學習的互助性,營造濃厚討論氛圍.期末考核仍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但分值降低到40%左右,以凸顯在線學習及課堂實踐中學生的表現,讓整個考核評價更加科學.
基于MOOC平臺的C語言混合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要取代傳統(tǒng)課堂教學,而是將傳統(tǒng)教學和MOOC平臺教學的優(yōu)勢融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輔助,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學得好、學得透.同時,將MOOC平臺教學模式引入C語言教學,有效減輕了老師在傳統(tǒng)課堂上的教學壓力,讓老師有更多精力指導學生實踐,促進老師教得好、講得深.因此,基于MOOC平臺的C語言混合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挖掘學生和教師這兩個教學主體的潛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葉安新.面向MOOC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福建電腦,2014,(10):194-195.
[2]葉從歡,王光偉,黃蘭英,等.面向C語言的基于MOOC的雙主體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15,(4):70.
[3]唐曉,李強,陳新,等.基于MOOC平臺的C語言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5,(6):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