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青陽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高校的財務管理也進行著新一輪的重大改革。本文就高校預算管理在高校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從預算管理的基礎環境、組織體系、預算控制、信息化建設與績效評價等方面對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措施,以期提高高校預算管理水平,使其適應新時代財務管理的要求。
【關鍵詞】高等學校;新會計制度;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配置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是預算管理的目標,也是學校戰略目標實現的有力保障,在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積極研究更科學的預算管理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時代背景及其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制的改革及高校財務管理環境的變化,財政部繼2012年修訂《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后,又于2013年修訂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在高校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管理中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并要求定期將基建賬務并入高校會計“大賬”中。 2015年,財政部又通過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明確了政府會計除了預算會計外,還包括財務會計,并且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自此,高校的會計制度進入雙分錄時代,并在積極的為繼續引入成本會計做堅實的基礎。
新的會計制度對高校預算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雙分錄的核算意味著需要不同核算目的的預算管理體制的實現。
預算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起點及核心,在高校會計制度如此大的改革背景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加強高校預算管理對優化會計核算結構,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新會計制度準則規范下預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環境不完善
預算反映了高校在一定時期的資源配置情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對于統籌兼顧各項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就目前高校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環境來看,全員參與意識并不強,沒有在意識形態上對預算管理的內涵形成統一的認識,各部門及教學單位申請預算的目的多是為了能最大限度的申請經費,預算管理更多的是為了流程而走流程,預算目標的完成與不完成并沒有在業績考核中充分體現。大家對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高校中教學科研水平往往是評價學校辦學層次的重要指標,全面預算管理的文化和理念并沒有深入人心,財務處與各預算執行部門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的交流溝通不到位,大部分部門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關鍵作用認識也不到位,沒有形成良好的全面預算管理環境。
2.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體系不健全
健全的組織體系是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作用的有效保障。目前高校的決策機構中對預算管理委員會這一決策層的建設并不完善,預算管理委員會的職責多由財務部門的預算工作科室承擔,財務部門既承擔了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機構的職責,又充當了預算管理委員會的角色,有的高校即使有預算管理委員會,其職責也多局限于預算的編審環節。由于組織體系上的不健全,預算從編制到執行、評價等各環節的控制效率就大打折扣,對于公開、公正、公平的預算管理環境有一定影響,加大了預算管理中局限性及隨意性的風險。
3.預算編制方法單一,編制質量不高
由于高校收入主要為財政生均撥款及事業收入,支出業務類型也較單純,從收支結構上就造成了預算從編制到執行評價管理模式的單一性。目前,高校的預算管理主要是規劃項目預算,大部分都是保障教學、學校機構正常運轉的常規項目經費,故編制方法多為增量預算法,沒有及時根據發展目標調整預算編制方法。在增量預算法編制模式下,部門在爭取經費時普遍認為應該大于等于上年下達數,而不是基于客觀的工作計劃進行編制,這樣的編報理念并不科學,容易造成資源分配不合理。預算的編報也多停留在項目總體規劃層面,重在保運轉,多半沒有達到精細化預算,不能細化到經濟分類,由于事前規劃的粗糙,容易導致后期執行力的缺失。
4.預算的執行過程管理不合理
預算執行是實現預算目標的關鍵環節,財務部門不可能全面掌握學校各層面的工作進展情況,往往只能片面的從經費的執行進度來管理,只會不斷督促加快執行,這樣的執行過程管理是不切實際的,經費的執行率高并不能說明項目進展就理想,而這樣的過程管理往往造成各部門為了下年能得到更多的預算計劃而在年末突擊花錢。
5.對績效評價工作不夠重視
目前,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還不到位,預算管理的實時監控功效沒有充分發揮,沒有形成縱向和橫向相互貫穿的績效評價體系,沒有可靠的預算編制評價依據。高校的預算評價工作較多的只是執行情況考核,并且僅從項目總經費的支出進度來考核,沒有從項目經費的支出結構、項目進展情況、成果體現等方面綜合評價,在對標分析、結構分析、趨勢分析和因素分析方面不夠深入,沒有從定量和定性兩個層面充分反映預算項目的執行情況,分析結果運用效果不明顯,缺乏內部及外部的有效監督,財務管理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關系不密切,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沒有形成完整的預算管理閉環。年終的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報告非常單薄,以此為依據編報的下年預算視野較窄,學校整體的資源配置效率不高,不利于學校長期發展戰略的部署,不能為學校制定戰略部署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據。
6.缺乏基于成本分析的財務預算管理理念
隨著高校會計制度的改革,成本核算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還是只注重編制部門預算,對基于成本分析的財務預算沒有過多的分析,造成資源分配不合理,經濟效益體現的不明顯。新的高校會計制度具體準則還不完整,對權責發生制下財務預算的編制還沒有完整的制度指引,對基于權責發生制下的現金預算、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資本預算等還沒有成熟的管理思路。預算作為財務管理的源頭作業,在高校新會計制度全面貫徹執行的情況下,必須要在新的會計核算體系下,才能逐步完善分配制度。
三、高校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措施
1.重視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環境建設
加強對全體教職工的宣傳教育,調動起教職工自覺參與預算管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全體教職工在意識形態上形成統一認識,為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2.完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
設立預算管理委員會,充分發揮其組織作用,在預算的編制、審核、下達、執行、評價及相關的政策制定工作中履行職責,改變財務部門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現狀,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嚴格執行三重一大議事規則,堅持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執行內控制度的相關規定,實現預算編制的公開、公平、公正。
3.完善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預算管理,把預算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內部控制系統建設的源頭作業,統籌兼顧財務核算、學費收繳、資產管理、人員績效、教學管理等信息系統的建設,逐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智慧平臺,為預算的編制、執行、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
4.提升預算編制工作質量
追求精細化的預算管理原則,加強事前控制,按照工作計劃詳細編制項目預算中的經濟分類指標預算,制定嚴格的預算調整制度,維護預算的嚴肅性與權威性,做到調整有程序,過程有痕跡,評價有依據。
5.加強預算執行的控制力,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預算的執行情況應定期及時反饋,預算的下達可視具體情況分階段下達,如按季度考核后,下達一定比例的項目經費,后期可根據預算執行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剩余資金,把進度慢的項目閑置下來的資金,統籌安排到需要增加經費的優質項目中,可以營造良好的職業競爭氛圍,最大限度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基于大部分部門領導對預算執行工作的不重視,可通過加強財務管理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聯系,改變部門領導對預算管理的傳統理念,再通過內外部的經常審計,形成系統的監督體系。
6.建立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預算管理在學校戰略部署中的關鍵作用
預算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按照學校的戰略部署,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預算管理的目標,建立完善的績效指標體系就尤為關鍵,只有將績效評價與預算管理相融合,才能衡量出學校在一定期間的目標實現程度,才能形成完整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四、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化改革,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也在不斷的完善,鑒于目前政府會計制度正在改革的進程中,雙分錄的會計核算模式還未穩定運行,預算管理作為財務核算的源頭作業應被充分重視,要積極分析當前高校會計制度對預算管理的新要求,探索財務預算管理新模式,避免新會計制度運行中核算與預算工作的脫節。
參考文獻:
[1]仝乃禮.試論基于新高校會計制度視角下的預算管理[J]時代金融,2016,09:303-310.
[2]李小英.新高校會計制度實施背景下的預算管理問題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07:239.
[3]山珊、高宇璇,高校會計制度下的預算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5,8:144-145.
[4]付桂彥,陳亞楠,基于財務信息系統的高校預算管理應用淺析[J]財會通訊,2016,13:121-122.
[5]張珊珊,新高校會計制度視角下的預算管理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9:460-461.
作者簡介:
呂青陽(1986—),女,白族,職稱: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