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彬
摘 要: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素材,有效的培養學生生物實驗探究能力,生物實驗教學能夠使生物基礎性知識更加的深刻化,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知識,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種生物和特點,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生物學科畢竟是偏于理科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力才能夠迅速的掌握要點,而實驗教學正是能夠讓生物知識表現的更加完善與科學。通過生物實驗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探究能力,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學弊端;改進方法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出現的一些弊端
教學內容要與實驗內容一致。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先傳授完每章節課程的內容之后再進行相關的實驗,這是不可取的。在新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中,課堂實驗必須要與教學內容一致,教師在傳授知識之前就應該把相關內容的實驗做好,這樣有利于讓學生鞏固知識,達到理論知識與實驗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沒有做到實驗內容與教材知識點相同步,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了解實驗過程,沒有相對清晰的思路,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效率逐漸下降,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從“實驗”與“理論”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出發,最好還是讓實驗與教學內容同步教學,對學生各方面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初中生物課堂實驗改進的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對生物實驗探究的興趣。
初中生物的實驗類型較為的廣泛,具體有:探究類實驗、觀察類實驗、驗證類實驗、演示類實驗等,每一種生物實驗的關系不同、考察的角度不同,但是依舊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生物是對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準備點額基礎課程,其學習內容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但是最為基礎的學習內容,也是最難掌握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一個過渡期來體驗和學習生物知識,一但讓學生厭學就會導致日后生物的學習研究更加的繁瑣和枯燥。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好、更快的接觸和掌握生物知識點,教師需要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的引導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生物這門學科,體驗大千世界的“美”。如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生物科學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的主題為:“觀察植物細胞的總體結構”,實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動植物細胞中具有哪些結構,并且熟悉實驗操作工具,了解關于植物細胞這一章節所要講解的知識點。觀察植物的實驗步驟:(1)取一小塊洋蔥表皮細胞制作臨時裝片;(2)利用紗布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3)利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4)把準備好的洋蔥鱗片折斷,再用鑷子從鱗片內側取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5)把取下的洋蔥表皮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上,利用解剖針或鑷子展平;(6)利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側邊緣,在將另一側的邊緣接觸水滴,然后輕輕放平,把蓋玻片蓋在要觀察的洋蔥表皮細胞上,滴一滴碘液在蓋玻片一側,利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碘液,此動作需重復2到3次,通過此步驟可將碘液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直到碘液通過毛細作用浸潤在植物標本的全部。通過實驗可以看到植物細胞中具有葉綠體、線粒體、液泡、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核構成,植物細胞觀察實驗讓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植物細胞結構知識。
2.學生自主實驗,培養學生自主操作意識。
從初中生年齡階段分析,其劣勢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不會主動的去尋找實驗材料和研究實驗原理,因此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后,主要內容強調讓學生自主操作和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者”的關系,而學生要擺脫“被動”學習的習慣,主動去發掘生物實驗研究。例如“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實驗,學生可以在家中或者學校里完成實驗,首先選擇一株準備好的植物放在陰暗處停留24小時,在植物上取下兩片大小和形狀一樣的葉子,作為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將對照組的植物葉片用黑色不透光的紙片遮擋住,將植物反之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兩片葉子分別在丙酮力煮至顏色變為黃白色為止,再滴入碘液。這是可以發現實驗組的葉片變為藍色,此現象說明了有淀粉生成,而對照組的葉片沒有出現藍色,這樣表示植物進行了光合作用。通過學生自主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三、總結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以實驗為目的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出學生探究生物學科的精神。教師為了讓生物課堂教學有效的提高學生總體水平,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生物科學性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提高的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萌.對“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改進[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4年7期.
[2] 李長靜.對一個制作實驗的建議和改進[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5年2期.
[3] 陸海春.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6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