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取得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使理想化的小學體育教學理論與一線的體育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相結合,以促進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體育;創新;概念;分組
一、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教學模式是由課程、教材、指導思想在教室等環境中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計劃和范型。這就決定了小學體育教學是一定目的、內容、程序和方法等一系列因素的關系總和。因此,小學體育創新教學必然具有整體性,操作性,實踐性,針對性及有效性特征。體育創新教學不是理論的空泛,模式的意義在于把握和運用的具體程序,使整個小學體育創新教學具有可操作性。任何一種教學都有其特定的目標、條件和范圍,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是在新課改的思想指導下,在規定的教學目標下而確定的規范化的體育教學活動操作體系。
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是要在學校現有的基本教學要素和結構的基礎上,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實現學校教學整體功能的優化。小學體育教學是開放的系統,其包含了體育教學思想、教師、學生、課程教材、教法、設備器材及教學程序等。創新體育教學就是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實現各種要素的優化組合的,從而是實現系統功能的最優化。因此,小學體育創新教學可分為教學思想創新、教學程序創新、教學方法創新及教學條件創新。
二、小學體育創新教育的內容
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展和創造潛力,創新教學是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和教學環境的重置,使學生主動感受和理解知識和運動技能的產生與發展過程,自主參與學習和創新,養成積極學習的態度、興趣和習慣,能創新性的掌握和運用體育知識技能,使之成為運動學習主體的體育教學策略。
1.教學指導思想創新。傳統體育的教學過于依賴教師,過度重視體育教學結果達標成績,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因此,新的體育教學思想則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運動操作技能和體育實踐能力,以促進學生整體體育素質的不斷提高。
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發展性的認知能力、心理能力和操作能力。發展性認知能力指的是學生對體育學習內容的觀察、記憶、思維,解決問題及創新學習的能力。發展性心理能力包括主動學習的態度、學習體驗的情緒和克服困難的意志。發展性操作能力指的學生在熟悉學習的基礎上,運用的學習方法主動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自身體育運動實踐的能力。
2.教學程序、方法及條件創新。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條件保護教育指導思想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前者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體育教學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內容包括教師有效運用體育掛圖、錄象和多媒體等直觀教具,并優化使用教學信息。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主動解決問題和練習的欲望,使學生成為體育教學的對象性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結構重化、程序化、情境化和多樣化處理。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突出,以便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要具有銜接性和遷移性。教學程序要科學、合理。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創新性的給學生進行引導性教學。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想象力,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創造各種體育游戲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實現了體育教學的創新。
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自主支配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可以圍繞教學目的,教學形式多樣化。如長跑,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心肺耐力。但可以不必所有學生都選擇長跑,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圍繞教學目的而采取其他替代性方式,如兩分鐘連續跳繩和三分鐘連續運球上籃,也可達到鍛煉學生心肺耐力的目的。
三、精心的組織——教學分組的變化
小學生好奇心強,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從改變教學的分組形式入手,通過學習小組形式的重新組合,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具體的方法有:
1.自由組合的分組。在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八個小組。目的是讓興趣一致、關系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斗目標,有利于學習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
2.互幫互學的分組。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和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節各小組人員的組合,使各小組都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組員間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繩的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學有目標,提高他們的體育成績。
3.分層次教學的分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男女八個小組。結合因材施教和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實行因材施教。這樣,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的學生能得到足夠的訓練,差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各自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四、總結
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要上好有創新意義的課,老師必須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敢于嘗度,敢于擺脫原有的模式,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狀態,具有不斷創造的欲望,不斷活動的欲望。同時還要學會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領。只要我們多嘗試、多實踐,體育課堂一定會有一片嶄新的天空。
參考文獻:
[1] 何敏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 風華,吳曉農.體育教學應喚起學生主體意識[J].中國學校體育,2000,(3).
[3] 劉嘉.淺談創新教育與中學體育教育改革[J].體育教學,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