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芳 王再紅 李海剛 李鴻波 張靜

【摘要】目的:檢測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濃度水平,并分析其臨床意義。方法:用ELISA法檢測56例非小細胞肺癌組及5 6例健康體檢組血清中VEGF的水平。結果:NSCLC組VEGF水平(232.70±75.66)ng/L明顯高于健康體檢組(97.31±52.92) 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SCLC組中有淋巴結轉移者VEGF濃度水平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TNM分期III/IV組VEGF濃度水平明顯高于組I/I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VEGF濃度水平在NSCLC患者中升高,且隨淋巴結轉移及腫瘤進展而升高,提示VEGF水平檢測對肺癌的早期診斷及判斷預后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非小細胞肺癌;酶聯免疫吸附法
1 前言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至今發現能夠促使血管生成的最強刺激因子,能夠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繁殖,并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l]。肺癌無論是年發病人數還是年死亡人數,均居全球癌癥首位。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常見的肺癌類型,其擴散速度快,轉移時間早,故患者的5年生存率較低[2]。本實驗研究VEGF在非小細胞肺癌血清中的表達情況,探討其對肺癌早期診斷以及判斷預后的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第一組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經病理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齡39~79歲,平均(61.80±9.22)歲。其中中高分化30例,低分化26例;鱗癌31例,腺癌25例。第二組收集同期健康體檢者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齡35~77歲,平均(62.17±9.67)歲。在一般臨床資料的比較中2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組NSCLC患者及健康體檢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VEGF的檢測方法
NSCLC患者于確診后第一天抽取清晨空腹前臂靜脈血5ml,健康體檢者于體檢當天抽取清晨空腹前臂靜脈血5ml。經離心分離血清后置于低溫冰箱待測。VEGF試劑盒購于天津華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程序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VEGF所取用單位為(ng/L)。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O軟件處理數據,兩組血清的VEGF水平以x±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檢測結果顯示在NSCLC組VEGF水平(23 2.70±75.66)ng/L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97.31±52.92)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SCLC組中血清VEGF水平女性與男性組之間、不同組織學分型鱗癌與腺癌組之間及不同腫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與低分化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有淋巴結轉移者VEGF水平(274.95±67.73)ng/L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187.31±55.14)ng/L; TNM分期ⅡI/rv組VEGF水平(274.94±64.84)ng/L明顯高于組I/II(176.37±47.22)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常見的肺癌類型,并且早期很難被發現,5年生存率低,因此尋找可能用于早期診斷、靶向治療并判斷預后的生物標志物,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VEGF是最常見的血管生成促進因子,其引起血管新生的能力強,作用迅速。在腫瘤中,血管生成是其生長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不僅可以直接引起腫瘤的生長,還對脈管播散有重要作用[3]。已經有研究表明在不同類型的癌癥如乳腺癌、肺癌、腦癌、泌尿系統及胃腸系統腫瘤中VEGF均有表達[4],提示VEGF可能成為一種新型腫瘤標記物。然而一般病理活檢或手術過程中才能得到腫瘤組織,這時檢測VEGF在臨床中應用中對早期診斷意義不大。血清VEGF便于取材,在臨床診斷應用上更有意義。血清中VEGF的表達情況研究較少,本研究證實VEGF在NSCLC組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這與唐靜、徐桂麗[5,6]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從而推斷血液中VEGF濃度水平升高可以提示惡性腫瘤的發生,為NSCLC的早期診斷提供幫助。本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性別、組織學病理類型及腫瘤分化NSCLC患者之間血清VEGF的濃度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有淋巴結轉移者血清VEGF水平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TNM分期III/IV組VEGF水平明顯高于組I/I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推斷VEGF可能參與了非小細胞肺癌的惡化和轉移,因此推斷VEGF濃度水平可提示腫瘤的進展及預后。
VEGF與非小細胞肺癌關系密切,血清檢測VEGF較病理組織中檢測更方便,臨床更利于推廣應用。VEGF有望成為一種新型腫瘤標記物,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靶向治療及判斷預后提供依據,有廣闊的研究前景。
參考文獻
[1]季美霞,曾志復,官常榮等.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白介素在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 48 (07): 622-625.
[2]梁乃超.MMP-9和VEGF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表達情況[J].醫學綜述,2017, 23 (09):1867-1869.
[3]王再紅.肺腺癌中MEL-18、DESTRIN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及其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35):78-80.
[4]王美祺,張世玉,毛超麗等.乳腺癌患者VEGF表達及臨床意義[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8,4 (39):416-419.
[5]唐靜,夏婧,張湘燕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HIF-1 α、MMP-2和VEGF的檢測及其與臨床特征的關系[J].臨床合理用藥,2018,4 (11):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