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美


【摘要】目的:分析在進行糖尿病護理過程中,健康教育所具有的作用。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將其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7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分析兩組患者在血糖控制、知識掌握、技能掌握等方面的情況,并監測血糖指標變化。結果:在護理4周之后,觀察組的血糖控制、知識掌握、技能掌握等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FBC、2hPG均明顯降低,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程度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護理;作用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類疾病,是因為胰島素在體內出現分泌錯誤或者是存在缺陷而導致的功能障礙,讓體內的血糖數值升高,危害身體健康[1]。在對糖尿病患者開展治療的時候,開展健康教育是一項護理措施,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說,健康教育是當前進行糖尿病治療的基石和關鍵所在,實施正確的健康教育,對控制血糖、減輕或避免糖尿病并發癥出現的幾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16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實施健康教育在其護理中所產生的作用,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將其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7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在52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9±5.17)歲;病史為1年至15年,平均(6.6±3.1)年。對照組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齡在50歲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05±4.97)歲;病史為3年至16年,平均(7.3±3.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依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3],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在18-70歲之間;②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別在7.0、ll.lmmol/L以上;③知情本次研究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病史患者;②心腦腎功能不全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血糖水平,腎功能以及血脂水平檢測,并進行藥物治療。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科學教育。健康教育主要介紹糖尿病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高血糖低血糖的癥狀、急慢性并發癥的表現、化驗檢查的目的、治療方案、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等。將口頭糖尿病相關知識講解、專業知識文字說明、病理圖片展示、模型演示交流等方法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飲食、運動、用藥、心理、出院指導等知識指導和意識教育,以提高患者對該病的認知及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2)飲食指導。首先制定科學的食譜,指導患者定時、定量進食,餐前可以少量食用水果、餅干。在飲食搭配上,以蛋白質為主,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減少肉類、甜食,同時禁煙禁酒。此外,存在飲食障礙的患者,可以采用胃管、鼻飼管的形式,保證營養需求。(3)心理疏導。觀看電教資料、組織病友交流、樹立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可以將正確測試尿糖以及血糖的方式傳授給患者,指導患者進行胰島素筆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也可以向患者進行成功治療案例的講解,讓患者重拾戰勝病魔的信心。(4)運動干預。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健康護理的時候,應該增加自身的鍛煉,讓身體機能實現一定的鍛煉。這樣可以強化身體的免疫能力和綜合素養,讓患者體內血糖以及血脂出現紊亂的問題得到改善,保障患者體重在健康體重范圍中。
1.4 評價標準
(1)本次實驗時間為4周,結束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效果,血糖控制率,知識掌握以及技能掌握等水平,分析護理的成效。(2)分別在護理前、后,監測患者的血糖指標變化情況[4],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為代表。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均數比較。計量數據分別采用數(n)率(%)表示,t檢驗、X2,檢驗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利用SPSS17.0軟件對兩組不同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對已經呈現的數據進行科學處理。利用數據對患者的健康干預情況從患者身體指標以及知識指標進行全面掌握,為實驗提供科學、精準的數據依據。
2 結果
2.1 護理結果比較
在護理4周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識掌握、技能掌握等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掌握相關技能的患者有67例,占該組患者的95.71%;血糖實現正常恢復的患者有68例,占該組患者的97.14%;掌握相關知識的患者有65例,占該組患者的92.86%。對照組掌握相關技能的患者有41例,占該組患者的58.57%;血糖實現正常恢復的患者有42例,占該組患者的60.00%;掌握相關知識的患者有40例,占該組患者的57.14%。具體數據見表1。
2.2 血糖指標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FBG、2hPG均明顯降低,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代謝性疾病,該疾病的出現和不良性質的生活觀念和行為有著密切關系,也是當前社會發展中一種較為多發的生活方式疾病。在發病原因上,除了遺傳因素以外,還和病毒感染、過量進食、活動減少等具有一定關聯,這為健康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實踐表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一方面依賴于藥物治療,另一方面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5]。如果患者對糖尿病的病理知識不夠了解,認識不到每一項內容的重要性,或對某種治療存有誤解,不能很好地執行醫囑,那么血糖就難以控制。而健康教育能使病人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識,還能加強醫患、護患之間的溝通配合,使各種治療方法達到最佳效果。
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2016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將其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7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具體包括科學教育、飲食指導、心理疏導、運動干預等內容,旨在增強患者的疾病認知,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緩解負面心理的影響,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文中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識掌握、技能掌握等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后,患者的FBG、2hPG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相關研究報告一致[6]。說明:相比于常規護理,實施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更高,是改善患者預后的有效手段。
綜上,在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程度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熊麗娟.淺析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 (47):363.
[2]國歌,王劍鋒.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 (24): 74-76.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試行本)[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 (06): 283-385.
[4]劉艷華.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3 (04): 43-44.
[5]張曉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 (16):187-188.
[6]梁杰安.社區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影響[J].吉林醫學,2014, 35 (07):1504-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