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號稱是去過大陸最多次的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19日正式上任。
臺灣陸委會19日上午舉行主任委員交接典禮。據臺灣“中央社”19日報道,陳明通在致辭時稱,這項職務攸關臺灣2300萬人民的身家性命以及財產安全,責任非常重大,“保證將戮力從公,擬定并推動各項大陸政策,竭盡所能地維護臺海的和平穩定,讓各行各業,士農工商,都能夠安居樂業,大家賺大錢”。陳明通說,他是歷屆陸委會主委中擔任主委以前就去過大陸,而且是去過最多次的人,從1991年第一次到北京進行研究,至今28年,走遍大江南北,見證了大陸翻天覆地的轉變,也認識了無數朋友,“與大陸的朋友從陌生到熟識,從開始的相互激辯,到后來心平氣和地討論各種議題,進而能夠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求同存異”。他稱,這些經驗都將轉化成他未來在工作崗位上理順兩岸關系的智慧。
《自由時報》19日稱,陳明通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聽取大陸對臺31項措施的相關簡報與最新政策措施、輿情動態等,他擔任過陸委會主委與副主委,對兩岸事務相當熟悉,對當局政策也能掌握,相信必能“無縫接軌”。中時電子報稱,陳明通2000年5月至2004年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當時主委是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又擔任陸委會主委,“此番回鍋,創下兩任主委首例”。大陸公布的31項惠臺措施是他未上任即碰上的重大挑戰。兩岸多數輿論認為,在蔡英文兩岸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即使陳明通這樣的“兩岸通”也未必有辦法打開當前僵局。
《聯合報》分析稱,以陳明通取代張小月主掌陸委會,一般的解讀認為這是對北京釋出善意。然而,陳明通最近一次公開發表的兩岸見解是:蔡英文維系或創造了“納許均衡”(即既不對北京扈從,也未刻意抗衡),因此這項人事其實是在鞏固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的所謂“維持現狀”路線,根本看不出善意。靠著不推動“入聯”的偽裝,蔡英文加緊推動“去中國化”,以埋葬臺灣人民的民族記憶,這些皆是如假包換的“抗衡”行動,陳明通不過是蔡英文拋出的煙霧彈,用來迷惑民眾罷了,“就算他比張小月多了幾個北京朋友,能夠稍通聲氣,但對兩岸的根本格局不會有任何改變”。文章直言,陸委會主委人選是誰,其實無關宏旨,真正的關鍵存于蔡英文一念之間。她若堅拒“九二共識”,無論換上誰,“納許均衡”皆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