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
【摘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化療的應用效果。方法 184例胃癌術后化療的患
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90例)和對照組(94例)。實驗組給予循證護理模式,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結果 實驗組顯效、有效、無效56、27、7例, 總有效率為92.2%;對照組分別為43、33、18例, 總有效率為80.9%;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總體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對改善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循證護理;胃癌術后;化療;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87
胃癌是腫瘤內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目前主要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和化療, 胃癌患者往往伴有營養不良、貧血消瘦等表現, 而手術和化療雖然是治療胃癌的有效方法, 但是這種治療方案在殺死大量癌細胞的同時, 還會殺死機體正常細胞, 引起相應的并發癥, 也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不適, 對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1]。本科探索使用循證護理方式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進行干預, 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本科行化療的胃癌術后患者184例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實驗組
(90例)和對照組(94例)。排除標準:入院時即處于疾病終末期者;已經出現明顯的并發癥或者嚴重的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有精神類疾病;依從性差, 預計不能配合完成實驗者。實驗組中男52例, 女38例;年齡38~76歲, 平均年齡(58.6±
6.8)歲;體重54~77 kg, 平均體重(62.1±5.8)kg;血紅蛋白(118.5±9.2)g/L, 谷草轉氨酶(48.3±5.3)U/L。對照組中男55例, 女39例;年齡42~74歲, 平均年齡(57.8±5.9)歲;體重52~78 kg, 平均體重(61.7±5.6)kg;血紅蛋白(115.7±8.1)g/L, 谷草轉氨酶(50.1±5.5)U/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循證護理, 具體方法為:①準備階段:護理人員總結近年來科室出現的化療后并發癥, 查閱相關文獻后集中討論, 整理并發癥的原因及其中的可控因素;②制定護理方案:明確護理目標, 結合日常護理實踐和改進措施, 制定護理方案;③實施階段:根據護理方案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和心理疏導。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療效評定標準[2]:顯效:胃癌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病灶消失;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改善, 病灶較前減少>50%;無效:經治療后未能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對兩組患者發放生活質量綜合評估表評價其生活質量, 得分越高, 生活質量相應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顯效、有效、無效56、27、7例, 總有效率為92.2%;對照組分別為43、33、18例, 總有效率為80.9%;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總體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 發病率僅次于肺癌, 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案是手術和化療[3]。疾病本身和治療過程中給患者帶來的副作用及并發癥, 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壓力, 對該病的預后產生不利影響,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 根據既往的臨床經驗、科研文獻、患者的心理預期等作為依據, 制定護理目標和護理內容[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顯效、有效、無效56、27、7例, 總有效率為92.2%;對照組分別為43、33、18例, 總有效率為80.9%;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總體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的研究相符。盧紅艷[5]的研究顯示, 對于胃癌術后化療的患者, 給予循證護理, 可有效降低化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同時還可以改善護患關系, 提高護理滿意度。王麗[6]的研究結果得到了一致的結論。周佳[7]的研究結果除了顯示循證護理可以改善治療效果外, 對于降低化療并發癥也具有積極意義。趙靜[8]在一項隨機對照研究中指出, 循證護理能夠減輕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的毒副反應, 改善患者在總體健康、軀體功能、軀體疼痛等生活質量方面的評分。
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對改善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念培. 循證護理模式對改善胃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評價.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8):42-43.
[2] 龍瓊珍. 循證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化療效果與心理狀況的影響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13):198-199.
[3] 何英, 陳娟, 胡艷. 循證護理干預對胃癌化療患者心理狀況和并發癥的影響.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6(10):1253-1256.
[4] 許華, 周燕琴, 謝寶榕. 綜合護理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 8(18):182- 183.
[5] 盧紅艷. 循證護理在預防胃癌患者化療并發癥中的效果分析. 藥品評價, 2017, 14(1):38-40.
[6] 王麗. 循證護理在胃癌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13):190.
[7] 周佳. 循證護理對胃癌化療患者的臨床影響. 當代臨床醫刊, 2016, 29(5):2534.
[8] 趙靜. 循證護理對胃癌化療患者毒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8):14-16.
[收稿日期: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