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琳 高桂菲



【摘要】目的:探討術前信息支持對普外科手術病人圍手術期恐懼性焦慮的干預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全年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患者,其中提供了術前信息支持以及心理護理干預的60例患者列為觀察組,其余單純進行心理護理的60例患者列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焦慮評分,術中出現的呻吟、冷汗、手腳顫抖、皺眉、咬肌緊張的焦慮情況,以及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和呼吸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分別是(5 5.5±7.4)分和(5 5.7±7.3)分,護理后分別是(21.7±6.0)分和(30.5±7.8)分,觀察組患者下降更明顯,P<0.05。在術中的焦慮指標評分比較中,除了呻吟兩組的數據接近外,P>0.05,觀察組患者冷汗、手腳顫抖、皺眉、咬肌緊張等方面評分更低,P<0.05。而在心率、呼吸以及平均動脈壓上,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均存在一定變化,P 【關鍵詞】術前信息支持;普外科手術;圍手術期;恐懼性焦慮;干預效果 臨床上的普外科手術患者通常會出現在圍手術期過程中過度恐懼與焦慮的情況,對自身病情的不穩定和即將面臨手術的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畏懼感,于是出現明顯的運動性不安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情況,還直接影響社會功能受損[1]。長期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術前信息支持能夠強化患者護理工作中的心理干預效果,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和手術給患者造成的焦慮恐懼情緒。現選擇本院2016年全年度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患者,回顧性對比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現整理成為如下的分析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選出120例,以是否為患者提供術前信息支持為標準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范圍為25歲~67歲,平均年齡(48.4±7.1)歲,手術方式包括35例腫瘤切除術,10例膽囊切除,8例甲狀腺切除,7例其他切除。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在25歲~68歲之間,平均為(48.2±7.2)歲,選用的手術方法為腫瘤切除術34例,膽囊切除1l例,甲狀腺切除9例,其他切除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中的手術方法、性別、年齡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l)納入患者為我院普外科手術患者; (2)患者意識清醒,交流溝通無障礙; (3)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1)患有焦慮癥和抑郁癥的患者; (2)存在重要臟器質變性疾病的患者; (3)患有精神疾病,交流溝通存在障礙的患者; (4)不配合本研究的開展,不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我院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方法,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術前信息支持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術前信息支持包含的內容有: (1)針對患者病情我院配備的先進醫療器械和設備; (2)具有多年臨床護理經驗的主治醫生和護士; (3)患者進行手術的室內大環境以及醫療器械的擺放環境; (4)患者進行手術的全方位知識以及疾病知識; (5)患者手術臨床上的成功率情況; (6)患者進行手術的必要性與安全性; (7)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采取的有效處理手段; (8)術前心理護理對患者手術質量的影響和保障; (9)從事手術的醫療人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向患者提供術前信息支持時,護理人員必須保證專業的形象和平和的語速,盡可能與患者之間拉近距離,給予其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一旦患者存在疑惑要耐心全面地為其進行講解。 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1)護理人員要主動接近患者,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熱情地向患者作自我介紹,尤其對術前的患者更要主動探望關心,及時交流病情,以獲得患者的足夠信任; (2)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針對患者存在的各種異常心理要進行針對性的干預與疏導,鼓勵患者重拾信心,并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宣泄,比如觀看喜歡的電視劇,傾聽喜歡的音樂的,盡可能轉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情況下與患者家屬進行協商溝通,幫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積極進行治療; (3)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為患者詳細分析具體采用的手術方案,同時告知患者過去相同成功病例的手術情況,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對手術和疾病的信心,確保患者保持良好的狀態迎接手術的到來,提高依從性。 1.4 觀察指標 采用SAS焦慮評分量表為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分和比較.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情況越嚴重。采用本院自擬的術中焦慮觀察表評估患者的焦慮程度,具體考量指標包括呻吟、冷汗、手腳顫抖、皺眉、咬肌緊張,每項分值最高4分,最低1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嚴重。同時為患者檢測手術前后的各項生命體征,包括心率、呼吸頻率以及平均動脈壓。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土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單位采用t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AS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SAS評分接近的情況下,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明顯下降,P<0.05。見表l。 2.2 術中患者焦慮指標 兩組患者在呻吟焦慮指標上無顯著差異,其他如冷汗、手腳顫抖、咬肌緊張和皺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心率、呼吸、平均動脈壓 與護理前相比,觀察組患者在相關指標的變化上比對照組患者更具顯著性,P<0.05。見表3。 3 討論 普外科臨床上,患者圍手術期中常出現恐懼性焦慮的癥狀,其主要表現有實際受到的威脅與患者產生焦慮情緒的強度不對等,焦慮程度遠遠大于現實情況;患者在手術進行前由于過度的焦慮會直接降低自我效能,使得患者精神緊張痛苦,加大了手術的不適應性;患者焦慮的持續時間比較長,尤其是接近手術時間表現得更為強烈,而焦慮癥狀的強弱又與患者本身的人格特征有緊密的聯系;患者術前還會出現一系列的自主神經系統癥狀,比如心悸、胸悶、氣短等等,有嚴重的不幸或災難性的預感,對手術的結局充滿恐懼卻無力消除。患者產生這些現象時,會對其正常的狀態產生嚴重影響,如引發睡眠障礙、心情煩躁、心率呼吸加快、肌肉緊張、心慌心悶等等,直接影響手術的質量與效果。 長期的臨床實踐證實,在為這些患者提供常規心理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術前信息支持,能夠很好地緩解患者的術前術中焦慮癥。術前信息支持內容包括手術的過程、疾病知識、手術成功案例、進行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等等,這些內容均是患者所關心的核心內容,也是患者因擔憂而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的內容,醫療人員為患者灌輸這些知識,讓患者感受到醫療人員的關心與愛護,才能強化手術的信心,緩解焦慮的癥狀,逐漸控制焦慮水平,提高手術依從性。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術前信息支持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有顯著變化,表明心理疏導的作用明顯,P<0.05。而在術中各項焦慮指標的表現上也比對照組評分更低,表明控制更好,P<0.05。護理后的心率、呼吸和平均動脈壓比對照組患者更趨向正常,P<0.05。 綜上所述,針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加以術前信息支持,能夠顯著緩解患者因疾病和手術而產生的焦慮癥狀,保持各項體征正常穩定,提高依從性,確保手術得以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