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兵 沈華冬
英語閱讀教學是初中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同時更是提高初中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學生語言水平的重要內容。縱然,英語閱讀教學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受制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的教學往往采用 “為了閱讀而閱讀”的方法,導致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始終處在從事解答 “閱讀理解題”的環境中,而且學生這樣盲目性地閱讀,也導致學生感覺閱讀幾遍下來,仍不知道文本所表達意義和價值,更不用說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嘗試通過設計問題鏈的形式,以減少學生閱讀的盲目性,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問題鏈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將教材知識轉變成有一定系統性、層次性、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系列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前提,第二個問題是第三個問題的鋪墊與階梯,依次順延下去,層層鋪墊,環環相扣,便形成了一條問題鏈。我們現在使用的NSE外研版教材中的許多閱讀課文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質的重要載體,而課堂提問又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重要手段。因此,英語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能力,以閱讀文本內容為主題,注重文本對學生的教育用意,設計好問題鏈,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核心思想。這樣不僅能夠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還能提高學生英語閱讀中思維品質,推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
任何語篇都是一個整體,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體現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師可以利用這種聯系來設計問題,使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系緊密起來,引導學生在語言層次、信息層次、思維層次三個方面上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自主閱讀探索,助推思維品質的形成。
1.根據語言層次,設計問題鏈。我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從語言層次出發來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語言輸出,促進語言能力的形成。
(1)確定目標,找出設問點。尋找閱讀文本的目標,是設計語言層次問題的前提。因此,教師在設計閱讀問題前,要明晰所授課在該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學生的已知經驗和需求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進而確定本堂課的語言學習目標,確保閱讀中每個環節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進入文本,引導學生與文本互動,在文本體驗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外研版”八年級 (下冊)Module10unit2Itseemedthattheywerespeakingtomeinperson講述的是作者因從小對電臺播音的熱愛到電臺面試,最后實現自己從事播音職業夢想的經歷故事。課堂教學中設計的語言層次問題應該始終圍繞該主題目標展開,即問題的聚焦是:一問基本信息——梳理文章內容;二問知識運用——用過去式敘述事情;三問思想意義——談職業觀點,發散學生思維。
(2)預設活動,找出設問鏈。教學中問題設計要圍繞語言教學的思路來展開,通過設置問題鏈,使語言教學活動現實化。教師由于有了上述教學目標定位,就可以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活動:即通過讀圖設問,導入新課,為閱讀作鋪墊;通過閱讀文本標題設問,猜測文章體裁;通過略讀、尋讀設問,了解作者求職故事的發展過程,了解插敘的特殊寫作手法;通過深度閱讀設問,了解讀者可以從作者身上學到什么。
2.根據信息層次,設計問題鏈。教師在教學中結合語境和緊扣主題設計問題,可以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如標題、圖片等,來預測閱讀相關內容,也可以通過深度閱讀,逐步獲取相關信息。
(1)問題結合文本語境。本堂課在文本進行講解前,教師可以利用文章標題已有的信息和補充插圖,采用情境引入法,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文本語境中,讓學生初步對閱讀文本中即將要解讀的信息有大致的了解,即激活跟播音、電臺等有關學生已知信息,在語境中熟悉和掌握與話題相關的核心詞匯。
(2)問題緊扣文章主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鏈的設置不能隨意性,同時在問題設置數量上也應恰當控制,注意對于信息層次的把握,要做到問題設置的 “精準性”,緊扣文章主題。通過合理設置問題鏈,達到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進而達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在解讀該文本的過程中,所設計的系列問題始終要為文本的中心思想服務,即通過作者求職的故事經歷,讓學生明白文章蘊含的意義。
3.根據思維層次,設計問題鏈。因此,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問題鏈設計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1)問題由淺入深。該堂閱讀課的問題設計,教師既要把握好表層的信息查找類的問題,即了解故事背景材料的來龍去脈,又要理清各時間的相關事件和文本體裁。同時,滲透閱讀策略的教學指導。
(2)問題由內到外。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是引領學生理解文本,提升能力,而非蜻蜓點水。而這種由內到外的問題鏈教學,適應了文本解讀的本身需要。涉及的這些思維層次的設問,應該始于文本,逐步走向深度學習。當然,教師在提問前要做到:問題前有鋪墊,提問中有支架,有鞏固,提問后有任務,有延伸。
如涉及表層閱讀中設問有:
也有涉及推理分析型的問題,如:What article is t? Who wrote it?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u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what order is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rganized ?對于該類問題,教師要不急不躁,通過階梯性問題的設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產生互動。
下面筆者以該文本的教學流程為例,結合上述設計原則,闡述通過設置問題鏈,引導學生系統性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品質。
1.導入性問題:引出話題語言,激發學生探索需求。導入是閱讀課的關鍵,也是提高閱讀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設計導入性問題鏈的設計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進而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本課中,筆者在熱身活動后,充分利用閱讀文本中的插圖,拋出如下序列問題:
[設計說明]該類問題鏈的設計,緊緊圍繞核心目標,由第一個問題引出故事的背景,第二個問題引出現狀,第三、四個問題引出對問題的思考和評價。通過這四個問題,學生一下子就被帶入故事的現場,激活話題的語言,思維也打開了。同時也為While reading中第二組問題鏈教學的順利開展作了的鋪墊。
2.展開性問題:關注文本信息,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文本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否到位和深入。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設置很多閱讀理解題,如判斷正誤、課文填空、根據課文選擇正確答案或完成表格之類的練習等。很多時候,題目設置顯得煩瑣而沒有重點,教學環節無序而雜亂。
在對該文本整體閱讀,分段把握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展開性問題鏈,具體如下:
Part1: The beginning of my job interview in radio
(1) What’ s this life story about? (How did the writer get his first real job in radio?)
(2) How did the writer begin his story? (by asking a question)
(3) Who did he talk with?
(4) Why did the writer say “ How could I explain”?
(5) How did the manager feel at first? (surprised,shouldn’ t be at school)
(6) Did the manager trust him? (...looked down at him)
(7) Why did the manager feel surprised and not believed him?
Part2: My earlier experience with radio
(1) Did the writer continue the interview conversation next? (No)
(2) What did the writer talk about?
(3) How old was the boy when he wanted to get his first job?
(4) What job did he want to get?
Part3:The ending of my job interview in radio
(1) Did the writer go on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No)
(2) What did the writer do ? (purpose)
(3) How did the manager feel at last? (satisfied,pleased)
[設計說明]本文以倒敘的形式呈現了作者工作面試的現場-電臺工作經歷-面試的結局,通過設置展開性問題鏈,由簡單的文本閱讀問題 (Part1)到文本概括推理性問題 (part2)和 (part3),層層深入,同時緊緊圍繞文本的中心思想,針對文本閱讀的要求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每一個問題前后恰當鋪墊了 “支架”,問題的不同程度,呈現不同的支架,以降低難度,步步為營地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能力,把握語篇的問題特征。既能體現文本差異,又要關注學生閱讀水平的層次,為下一步的鞏固拓展,開啟思維的大門。
3.拓展性問題:深挖思維內涵,培養高階思維能力。傳統閱讀課堂往往以課外閱讀的訓練提升閱讀教學,或以知識點的學習鞏固對文本閱讀的理解。從文本閱讀到文本理解,不僅僅是認知詞匯、熟悉句型、掌握語言點,更要理解文本閱讀的意義所在。教師從導入到展開,從了解故事,到理解故事的發展過程,逐步體現出閱讀理解的升華。
在結束該文本的整體閱讀之后,筆者設計了下面問題:
(1) Why was it so successful for the writer to get the job at such a young age?
(2)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is lucky? Why?
(3) What do you think helped the writer successfully pass the job interview?
(4) What lesson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5) How did you develop your interest?
[設計說明]針對前兩問題,學生可以發散思維,各抒己見,由于有了前面幾輪的問題鏈作鋪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應該不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而應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在后面問題拋出之后,學生自然而然悟出本課的主題,回歸到文本的現實價值:即一旦有了夢想,有了堅持后,我們要努力去實現它。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鏈的巧妙設計,可以不斷地營造提升思維品質的問題情境,以疑激思,煥發學生的探索熱情,維系學生英語閱讀興趣,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英語思維品質,同時也是教師提升閱讀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更需要立足于教材,創設有效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清行文的脈絡結構,關注作者的情感態度,從而逐步形成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提升學科的核心素養。
[1]裴松.問題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 (基礎英語教育),2011,(5):75-79.
[2]曹薇.從閱讀層次評析初中英語課文閱讀教學任務設計——以2013年江蘇省初中英語教學觀摩研討會8節閱讀課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11):61-66.
[3]王立冬,魯軍,高慶.基于問題的討論式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