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牛信君
摘 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為指導,結合當代中國新的時代背景,創造性地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態價值觀。近年來,安徽省全面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發展新要求,以生態強省戰略為驅動,取得了生態建設的卓越成績。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強省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類通過實踐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改造和利用自然。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習近平在堅持馬克思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思想:習近平指出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習近平在視察云南大理時強調,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習近平總書記還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建設相結合,揭示人與自然關系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影響。他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馬克思以資本主義生產為對象,指出新陳代謝斷裂是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根源。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杜絕新陳代謝斷裂的具體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比喻為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關系。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環境是人類的自然使命。2010 年,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發表演講時指出:“要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建設生態文明……積極推動亞洲和世界的綠色發展,為了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資源環境得到永續發展,我們亞洲各國應該統籌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2011 年 11 月,習近平在婦女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大會致開幕辭時指出:“保護地球家園、促進可持續發展,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2013 年 7 月,習近平在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2013 年年會的賀信中,表示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愿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安徽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了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強省戰略的重大戰略部署。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指出:安徽山水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美好,要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的生態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生態發展新要求,2016年7月26日安徽省印發《關于扎實推進綠色發展 著力打造生態文明 建設安徽樣板實施方案》。近年來,安徽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成為江淮大地上的偉大生態實踐,加快構建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強省,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首先,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生態生產力思維,建立污染聯防與生態補償機制。參加長三角區域污染聯防,先后與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建立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進一步鞏固發展生態補償機制。自首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推進工作以來,新安江流域水質保持良好,且連續4 年均達到補償條件,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并簽署第二輪生態補償試點協議。2014 年建立了大別山區域跨市界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有效地保護了飲用水源地的環境安全。
其次,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安徽省的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近年來,安徽省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業廢氣、焚燒秸稈、機動車尾氣等大氣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2016年安徽省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3%,16 個市(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62.6%~97.3%,其中黃山市空氣質量達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的二級標準。此外,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全面推進,引導城區及農業灌溉節約用水,合理控制工業用水。此外,安徽省加大了對重點流域污染的防治工作,淮河流域、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最后,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生態價值訴求,解決生態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生態體制創新,探索構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體制框架。先后出臺生態文明建設改革方案,著力助推綠色發展,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方案。2015年以來,安徽生態紅線管控體系逐步形成,全面推行“河長制”,合肥、池州等六市躍入國家森林城市行列,馬鞍山、安慶等四市躋身全國綠化模范城市。至2016年初,安徽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總面積達5.0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5.8%,實現了皖江、皖西、皖南、皖北地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示范全覆蓋。2017年11月巢湖、肥東、肥西、濉溪、五河、金寨、廣德一市六縣入選國家園林城市行列。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只要安徽省切實貫徹實施生態發展新理念,全省推進實施黨的十九大“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生態要求,切實增強生態意識,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一定能把安徽省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生態強省。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生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方 珠.打造安徽生態強省的應然和實然措施[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5).
[3]許敏娟.加強制度建設 打造生態強省——對安徽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問題的思考[J].綠色視野,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