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宏
摘要:任務型教學是指通過一定的任務安排,引導學生在對任務的實踐中、在自主的探究中實現教學的發展,引導學生逐漸獲取知識。通過任務教學法,更為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對專業知識的認知與把握。運用任務型教學法,需要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的整合與任務的布置,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本文即針對于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職業院校 財務管理 任務型教學法
財務管理教學是當前金融類專業的重要基礎性學科,并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愈發的成為職業院校較為關注的課程。在當前職業院校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弊端,需要對教學的過程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與實踐能力。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過程性教學法,在此時的優勢地位逐漸顯現了出來,并且在教學中日漸引發了教師與學生的關注。本文針對任務型教學法在職業院校財務管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實踐的步驟等多方面展開討論,以期為教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過程性教學法,其定義概括而言就是“通過某一任務的完成來達成教學實踐”。在1996年,教育學家Jane Willis在其著述“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Learning”(基于任務的研究框架)中建立起了任務型教學法的模型:任務教學法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任務確定階段、任務實現階段、語言聚焦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學生分步驟完成,能夠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過程性,本文也即將針對這一步驟體系進行分析探討,對當前職業院校的財務管理教學實踐進行分析。任務教學法是真正的關注到學生本身,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和以學習為本,關注到學生能力的培養等,對于教學工作的發展能夠發揮積極影響,契合新課標發展的要求,在當前教學中的運用方面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職業院校財務管理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其一,任務型教學法能更關注到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我國傳統教學中,始終是以考試模式為主的,似乎學生辛苦的學習都是為了最終的一場考試,這不僅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是忽視了學生探索的過程。在職業院校財務管理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能夠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欲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財務管理的實踐探索中。
其二,任務型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未來社會發展中,信息化下,事物瞬息萬變,學生要想取得學習的發展,必然需要具備適應社會發展、適應各種狀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也顯得尤為重要,需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等,這些恰好與任務型教學法的理念相吻合,因此,任務型教學法所帶來的不僅是教學工作的展開,更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習慣的養成,這一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是單純的教師講解所不能達到的。
其三,任務型教學法符合財務管理的實踐模式。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是為了日后到企業中更好地從事財務工作,就必須先適應工作模式。在當前一個企業的發展中,越發的重視與依仗財務管理工作,但是這個工作不是依賴于某個人的一人之力完成的,繁雜的財務數據整理、敏銳的決斷與洞察等,都需要一整個專業的團隊去協作完成。在職業院校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恰好符合這樣的要求,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互動,更好地推進教學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任務型教學法所能帶來的積極地影響。每個任務都有學生分工合作的完成,能夠幫助學生盡早適應這樣的合作完成任務的方式。
其四,任務型教學法能夠給學生機會。在當前職業院校教學中,盡管教育部門已經明確規定了實踐教學占到全部教學的40%,然而教學中教師仍然更加關注到會計基礎、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等的實踐,而“財務管理”相關課程盡管重要,卻未能有效提高實踐比例,尤其是由于其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也很難有企業愿意或者說有能力提供類似的實踐。在當前職業院校教學中,借助任務型教學法,能夠給學生一個模擬的實踐機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學生處理解決問題的引導。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準備過程
在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個準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拆分重組,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劃分,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制定,要與教材內容相符合,也要與學生的學習進度相吻合,還要關注到每個階段學生的切實所需,并且還要有一定的背景。教師首先要對任務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之后是對既定的任務進行背景的設計,即情境創設的環節。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當前較為流行的行業熱點與前沿資訊進行設計,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除了情境與任務的劃分,教師還要將每個人物的目標以及學生可能達成的情況進行指定與預估,將學生即將經歷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一定的預判。在準備階段,教師做到的越多,任務型教學法能夠發揮的意義也越為重要。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到教師角色的轉變。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關注到教學的過程,在運用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主要體現在由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領路人,相較于以往直接的將知識交給學生,現在更加側重于引導學生去主動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到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事實上,財務管理工作本身對于從業者的個人判斷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工作者有決斷權,而這種果斷的決策能力,不僅是依賴于扎實的專業基礎所帶來的信息,更是要通過長期的決斷的練習而培養的,教師要給學生這個練習的機會。
(三)引導學生去完成任務
在學生對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教師要時刻對過程進行跟進與劃分。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由于學生知識基礎的限制,很難做到一次性將一項任務完成,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去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將每一個大任務劃分為一個個小任務,依次交給學生,使學生逐漸的去完成,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也可以為學生直接指定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大任務”一邊為學生補充基礎知識,一邊關注學生對相關任務的完成情況,以達到教學的發展。任務型教學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性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設定較高的標準,使學生踮起腳尖才能達到目標,幫助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與跟進任務的完成情況,不斷推進教學的發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
(四)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點評與總結
在一定時間,教師要對學生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點評與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更為開放的狀態,如組織學生定期對自己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總結,并在班級中加以匯報,之后再由學生之間進行互相的評價,尋找能夠發現的一些問題,針對困惑加以討論。最后再由教師進行點評,發現學生未意識到的問題進行方法的指導。事實上,財務管理工作中諸多細節問題,都意味著這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以及足夠強大的內心,這也是在協作中不斷磨合、不斷完善的過程,能夠推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職業院校采用任務型教學法,需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加以體現。財務管理是近年來社會需求較多的學科,由此在職業院校的發展中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社會需求的加大歸根到底底是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需求的變更——對于企業而言,財務管理不再是單純的管賬,更是企業發展的管理層次,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由此而引發了重視。在這一背景之下,必然意味著需求的不斷變更,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發揮積極地意義,真正體現具備專業機能的綜合素質人才的意義。
在當前職業院校教學中,要積極關注并實踐財務管理教學工作的發展,推進教學的進一步完善。通過任務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成長意識,是教學中必須要關注到的問題。財務管理必然是未來社會中需求量較高也較為重要的學科,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推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這也是職業院校緊隨社會需求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張向紅.高職財務管理教學方法[J].研究黑龍江科教信息,2008,(03).
[2]于萍.高等院校“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模式變革初探——基于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的研究[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1).
[3]徐俊忠.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建構[J].科學大眾,2010,(02).
[4]財務管理學習指導、習題和實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標準CCTS/DACUM理念與方法在會計專業中的應用[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