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我國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大學生作為創新后備人才,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達到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才能增強整個社會的發展活力。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的意義進行分析,然后探索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整體創新水平,讓更多學生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為今后我國的社會發展與經濟的進步奠定人才基礎。
[關鍵詞]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問題;實踐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89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05- 0221- 03
0 引 言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要想提升我國的經濟建設水平,實現強國目標,高校就要做好創新人才的培養,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在學習中敢于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問題答案,在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但是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不高,學習動力不足,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會降低我國高層次人才教育質量,不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高校應轉變以往的人才培養理念,從國家創新人才需求角度出發,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以實現我國教育與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1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的意義
1.1 提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應該對其有足夠的重視度,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水平,才能達到高校教學要求。高校尤其是部分研究型院校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有利于擴大高校的社會影響力,還能夠為國家發展提供人才,最終達到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因此未來我國高校應優化創新人才培養環境,將創新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從而提高自身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
1.2 增強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力
創新不僅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只有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讓大學生更好地觀察生活、參與工作,才能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尤其是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如果學生知識單純依靠技能可能無法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只有將技術與創新相結合,才能擴大自身的就業機會,才能更好施展自己的才華,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所以說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高校應制定完善的培養方案,以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2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策略
2.1 改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環境
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時,應該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改善創新能力培養環境,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創新學習之中,掌握創新精髓,進而調動他們的創新熱情,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改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環境,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對創新人才培養工作高度重視。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才培養,因此在教學和管理時,相關人員應該對創新人才培養有高度的重視,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德育,讓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高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他們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中敢于大膽提問、敢于大膽創新,從而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此外高校還要引導大學生形成創新思想,在學習中用于探索,善于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用真理指導創新實踐,最終獲得更多創新經驗,更好為社會發展服務,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第二,打造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條件。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時,需要加大人才培養的投入,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設施,創造良好的人才培養條件,以降低培養方案實施阻力。院校領導也要結合實際狀況,定期進行培養交流研討會,找到本校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以激發高校學生參與創新的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創新實踐水平,最終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2.2 轉變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要想確保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就要積極轉變自身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形成“專業+道德+創新+創業”的新模式,具體應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要增強學生專業水平。要想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力,必須增強他們的專業水平,并在扎實的專業基礎上開展創新,這樣才能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才能為國家提供更高層次的創新人才。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時,還要增加對專業的介紹,引導他們了解專業前言信息,使其對自身專業有深刻認識,并找到專業創新點,為以后的發展提供契機。因此高校在開展創新人才培養時,應該從實際狀況出發,不斷增強學生的專業水平,使其掌握專業技能,在對本專業有深入認識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高校應將專業知識和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利用專業知識尋找創新點,并將創新思想轉變為現實技術,進而為社會進步、人類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第二,做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高校在轉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時,還要做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有所提升,增強他們的道德操守,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能夠將技術創新應用到有利于社會進步的領域,發揮出創新的積極作用,實現學生的社會價值。比如高校應定期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之路,避免誤入歧途。
第三,加強創新創業引導。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還要加強對他們創新創業的引導,比如讓他們利用寒暑假多參與社會實踐、科學實驗,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讓創新與創業結合,打造院校良好的創新氛圍。
2.3 積極搭建高校的實踐創新平臺
高校要想確保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就要積極搭建實踐創新平臺,讓學生的創新思想轉變為現實,從而調動他們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豐富校內科技創新活動。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質量與創新平臺建設水平息息相關,要想提高本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豐富校內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創新之中,感受創新魅力,并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找到創新樂趣,從而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人才。豐富校內科技創新活動,高校教師還要做好正確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在交流中學習更多創新經驗。比如學校內可以積極開展“大學生挑戰杯”活動,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中,并在學術與實踐上準確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使其成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發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加強與外校科技創新交流。高校在校內開展創新活動的同時還要加強與外校的合作,相互之間學習創新人才培養經驗,設立創新實驗項目、創新實驗園區、實踐合作基地等,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創新的機會,發揮出實踐創新平臺的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學校也應做好學術創新交流,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其他院校的先進理念,并從中獲得更多創新靈感,進而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學管理中,高校應該為創新人才培養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創新活動之中,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以滿足大學生今后的創新發展需求。
2.4 做好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評價
高校在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時,還應將其納入到人才培養考核體系之中,明確創新能力培養評價指標,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設立創新學分。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評定時可以結合他們每學年創新活動的參與度、創新項目參與數量、創新性論文發表量等進行。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高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來調整評價標準,以調動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但是在設立創新學分制度時,高校應注重公平性與公正性,發揮出創新學分的積極作用,鼓勵高校學生大膽創新,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在對創新學分進行評定時,高校也要保持客觀性,讓學生意識到創新對學習的益處,進而調動他們的創新熱情,獲得更多創新學分,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更多幫助。
第二,建立創新能力提升鼓勵制度。高校對于創新成績突出或者有特殊成就的學生,在其就業、升學、推優上可以給予優先權,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創新能力對自身帶來的益處,以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增強創新意識,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尤其是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創新意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高校應在給予他們精神鼓勵的同時還要給予物質獎勵,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創新熱情,使其成為創新型人才,從而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3 結 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高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應該制定比較完善的方案,這樣才能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才能為今后我國創新國家建設奠定人才基礎。在開展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時,高校首先要改善自身的創新能力培養環境,讓學生對創新有深入認識,樹立創新意識,為其以后的學習、工作提供有益幫助;其次高校要轉變自身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搭建更好的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加強與其他高校的合作,找到有效的培養方案,以滿足當前我國創新人才發展的需求;最后高校要做好創新人才培養評價,及時發現培養存在的問題,找到應對策略,以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周全,程國富,肖金華,等.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高等農業教育,2013(9):87-91.
[2]張冰融,宋雪. 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現代教育管理,2014(6):71-75.
[3]關維國,魯寶春,王冬霞,等.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3):120-123.
[4]關春燕,羅美華.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課外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2(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