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哲
摘要:物理是研究物質的一般規律和最基本結構的學科,同時也是各個自然科學學科的重要基礎,其理論豐富,并且實驗性強,是人們認識和了解世界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由于物理中的知識點復雜并且數量較多,學習起來具有較高的難度。因此,需要變革傳統的物理學習方法,通過利用思維導圖,來構建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從而提升高中物理的學習水平。本文主要次用思維導圖出發,分析了思維導圖的含義和意義,并提出了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學習、理解和解題中的應用思路,達到了提升高中物理學習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中物理 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是在19世紀60年代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通過長期的調查和研究,得出的一種思維工具。其本質上就是從一個關鍵詞出發,尋找與關鍵詞有關聯性的分支,構成一個完整的思維框架,并利用顏色、圖形等方式,將思維框架進行聯合和表述,從而將抽象的思維轉變為具象的圖像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促使抽象的思維可視化,有效的激發了大腦思維潛力,使思維更具有創造性。將這種方法與高中物理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從海量信息中解放出來,將復雜的思維或概念利用簡單的思維導圖表達出來,能夠幫助學生理清高中物理學習的思路,并建立完整的思維框架,對提升高中物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提高了物理學習效率
在傳統學習模式下,物理知識數量眾多并且復雜,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想要進行學習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思維推導,導致了高中物理學習效率較差,并且學習難度較高。而在思維導圖下,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基礎,構建思維導圖,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在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知識不斷的完善和吸收,可以有效的提升高中物理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
(二)養成了發散性思維
理科學習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重視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而思維的培養又與學習方法有著緊密的聯系。思維導圖本質上是將思維框架進行可視化表達的方法,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的培養自身的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不僅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還能夠對自身的未來生活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應用思維導圖學習物理知識點
以勻速圓周運動為例,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下,其思維框架是呈現出水平化的特點的。其最初始的概念為曲線運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為圓周運動,而如果圓周運動的速度不變是勻速進行的,則形成了勻速圓周運動。其中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知識為線速度和角速度,主要體現為速度的大小、方向和物理意義。另一方面知識為勻速運動的條件,也就是向心力的作用。而在思維導圖的學習模式下,思維導圖呈現出樹狀結構,其最初始的概念為曲線運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為圓周運動,而圓周運動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勻速圓周運動,第二個部分為向心力作用,第三個部分為角速度,第四個部分為線速度。四種概念共同構成了圓周運動的分支,相比傳統的學習模式具有更直觀、更立體的特點。
(二)應用思維導圖理解物理概念
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思維導圖的核心作用就是將復雜并且抽象的概念,通過具象化的方式進行表達。通過分析思維導圖,能夠更輕松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如果思維導圖中并沒有給出具體方向,也可以發揮出自身的發散性思維,根據所給出的已知條件對思維框架進行拓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思維就具有了重要的意義,如何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則成為了高中物理學習的關鍵所在。
例如,在電場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由于電場的知識復雜,并且抽象性較高,學習難度也比較大。但如果能夠利用思維導圖,來將其中的概念進行梳理,則可以有效的理清復雜的物理概念。電場線和等勢面是描述電場概念的兩個重要分支,可以描述出電場中的場強和電勢。其中,根據場強可以得知電場的電場力,而通過電場力可以得知離子的運動情況。同時,通過電勢可以得出電勢能,進而推導出電場力做功,電場的概念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并且清晰的思路。
(三)應用思維導圖拓寬解題思路
高中物理題的復雜程度高,并且涉及的知識點范圍大,解題難度普遍偏高。對于一些新題而言,往往存在著無從下手的問題。而通過思維導圖分析物理的典型問題,可以有效的克服解題思維障礙。為了避免思維定勢,可以通過放射性的思維模式展開。首先,要進行審題,提取出所有可用的信息,并分析題目檢驗對象的各項性質,從而構建完善的思維框架模型。在思維框架模型下,分析題目的推導過程,并摸清解題過程的內在規律,從而了解到典型例題多種變種題的解題方式,最終得出需要的物理方程。
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將抽象思維可視化,并且構建完善的思維框架的思維方法。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并培養了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對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景海霞.思維導圖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5,(06).
[2]陳衛真.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綜合復習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2).
(作者單位:鄭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