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科是相對抽象的知識,其深奧的理論、變幻的解題思路、靈活的新知運用對于思維能力相對較低的初中學生來說,無疑具有一定的難度,也因而直接制約了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升。分析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瓶頸,學生對數學新知缺乏相應的認知體驗,對數學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缺乏較為深刻的感知,因而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浮于表象,沒有形成內心的認同,學生數學成績不能得以大幅提升自然也就不足為怪了。
關鍵詞:數學學習;激活體驗;感悟認知
數學知識是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逐漸歸納概括出來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運用數學。可以說,在沒有系統學習數學知識開始就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努力激活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真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開展相關的數學實踐活動,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拓展學生的視野。這樣,學生就會在親身體驗中感悟數學知識。
一、 結合實際生活教學,激活學生生活體驗
陶行知生活化教學理念告訴我們,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初中數學中蘊含著繁雜難懂的概念與法則,往往讓學生混淆不清,造成了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抵觸心理。想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自主地去探究數學,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適時地引導學生去接觸數學、思考數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出有趣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角平分線性質”時,就結合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情境提出問題:有一個工程,需要在兩兩交叉的三條馬路周圍建一個距離相等的加油站,那么加油站應該建在哪里?這樣的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因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所以積極地思考。以問題導入課程,結合實際生活教學,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與生活之間息息相關的思維印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 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激活體驗創造過程
斯金納的強化學習理論認為,實踐活動可以讓理論學習得到驗證,并使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清晰。受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與學生不能被束縛在枯燥乏味的白紙黑字的知識點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一些數學實踐活動,激活體驗創造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喜愛之情,透徹地理解數學中蘊藏著的知識寶藏。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教材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能夠自主地去理解知識點,在扎實的基礎下,進行實驗,體會創造過程的魅力。例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驗:用標桿和測量繩對教學樓、旗桿的高度進行測量,以達到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結合書本和實驗,完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講解圓的屬性時,教師可以設置疑問:一個忙于工作的人,他的居所距離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個地方等距,請問他住在哪個城市呢?通過創設一個疑惑情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認真思考,得出圓的邊到中心點的距離都等于半徑的結論,最后計算出了答案,融合數學和生活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聯系數學實用價值,激活知識生成體驗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的工具性決定了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課堂教學中獲得的數學知識,在于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見的難題,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更是需要聯系數學實用價值,靈活運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在課堂上,學生理解了概念、法則等后,要學會善于利用數學知識去實踐,激活知識生成體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學,體會數學的魅力。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時,為了說明反比例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就創設一個實用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港華燃氣公司由于業務發展需求,需要在地下修建一個容積為104m3圓柱形燃氣儲存室,在修建過程中,遇到了如下問題:①你們能找出儲存室底面積S與深度d有怎樣的函數關系呢?②如果儲存室的底面積S為500m2,那該挖掘出多少m的深度呢?③如果將深度改為15m,那么儲存室面積應該修建成多少m2呢?以問題導入教材內容,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用生活眼光去解決數學問題,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現實問題。
四、 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激活自主學習體驗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需要教師一直在學生的后面推動學生前進,那取得的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只有學生自我愿意去學,想去學,有那一份學習、探究的渴望,才能夠在數學道路上披襟斬棘,取得成果。因此,教師要著重制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打破傳統教學被動的束縛,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喜愛之情,讓學生自主地跟隨教師的步伐,去挖掘數學世界里的知識寶藏。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和生活實際,開展一些實踐活動,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動手操作:首先,要求學生準備幾根硬紙條,接著,設置懸念,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提出問題:(1)用三根硬直條搭成一個三角形,推拉動其中兩邊,三角形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2)用四根硬直條搭成一個四邊形,推拉動其中兩邊,四邊形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3)總結上面兩個問題,能得出怎樣的結論呢?以實踐推動課堂的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學好數學不僅需要透徹地理解知識,還要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來產生內心的體驗,從而感受數學知識的真諦。因此,我們要結合實際生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體驗數學學科的魅力。這就要求一線的數學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經驗的積累,讓學生學習數學、體驗數學,從而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數學的知識海洋中。
作者簡介:
蔣其波,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市三樹鎮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