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勤
【摘要】“以人為本”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深刻表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新思路,創造一個適合個體自身發展的教育方式。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是新時態下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略任務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要求。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最主要的便是因材施教,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步入社會的各樣人群,要根據其各自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實踐中彰顯時代精神。
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首先,必須把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資源優化整合,實現優勢互補,構建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運用多種現代管理模式,這樣的管理模式要求我們從只強調整體布局的意識轉變為強調整體的同時,也要積極強調個體的發展,只有將二者相結合,才能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個人價值。要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起來,增加社會、學校、家庭、單位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進行內部框架的優化,層次分明,要全面也要精細化,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用事實說話。
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教育和管理途徑。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作為主體的尊重,在鼓勵人們追求個性的同時,要健全人格,寧靜心性,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內在要求,科學高效的管理能夠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而且能夠正確有效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好相應的問題。在管理中,只有堅持圍繞“人”作為中心而展開工作,進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積極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實踐效率。
廣大勞動群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哲學意義上的“人”,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需要進行相應的轉變,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不僅要在學生的管理問題上,更要在學生的全方位教育上,對學生進行思想上、行為上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引導。要堅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充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身的正當要求,在心理上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行動上作表率,體現出帶頭作用,要表達更多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激發其學習其他知識的興趣,提升技能和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身心全方位的發展。因此,要引導學生及各樣的社會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堅決杜絕不良思想和意識的侵蝕,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
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首先,在觀念上,要堅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中心,轉變機械刻板的思想觀念,充分運用相應的方式、方法對人進行靈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將單一的灌輸教育轉變為對人進行全方位發展的教育中來。不僅要進行某一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還要朝著終身教育的方向努力,向終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轉變。其次,在覆蓋面上,要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不能單純依賴于專職人員,要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依靠社會各方力量來共同努力實現。只有這樣,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參考文獻:
[1]鄒秀春.體現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基本原則.中國人民大學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7(12).
[2] 黃偉明.把“以人為本”深入貫徹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北京大學探索, 2004(2).
[3] 王永浩.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北京大學教育探索,2006年(12).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