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的構建仍有很多問題需要改善,高中歷史課堂對教學立意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歷史課堂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立意。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的研究構建需要教師進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進,應當提倡在實際教學中的多樣性、積極性和時代性等。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學習當中,讓學生從心里喜愛學習,才能更為有效的開發學生無線潛能。以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為核心,讓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立意;高中歷史;教學
一、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研究的意義
在教育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今天,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研究的構建研究得到了社會的廣大關注,在如今教育教學中需要對過往的傳統教育做出改變和修改,確定教學立意是在教師的備課環節。以教學立意統領教材內容,指導教學設計,要能對教材取舍有度,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按部就班教教材,教師備課的創造性、創新性也能激發出來,同樣的教材內容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同課異構不再是難題。如果沒有教學立意為核心指引,一般的教學流程均為先講解其發生背景,后講其內容,再談談其歷史影響。這樣的上課方法也無可厚非,符合歷史發展邏輯,但不免枯燥、單調、程式化。在高中歷史教師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而更要對學生的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的立意指導,要讓學生對高中歷史變得有學習的興趣,愛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高中歷史課堂立意教學。
二、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研究的問題
(一) 改變教師的授課方式。
我經過深入分析和檢查高中歷史課堂影響教學立意的問題和原因,采取對癥下藥策略。經過認真分析我們發現現在教師方法過于局限于書本,對教材內容生搬硬套,使學生缺少學習的樂趣,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身為學生的管理者要多鼓勵學生,多在學生的身上尋找發光點,并對其引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采取因材施教策略,讓他們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以及優勢。
(二) 激發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
對于教師來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就要在備課時多下工夫,教學立意要具有吸引力,對于課堂的設計要新穎。首先,就新課導入來說,教師可以采用講解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小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對于授課內容,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高中歷史教師在授課新知識時多以舊知識為引導,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有其優點,但缺少趣味性,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
(三) 轉變教師的授課觀念。
對于高中歷史教師來說,要摒棄舊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首先要從教學立意下手,不僅僅局限于教材的內容,采取多角度的授課方式。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樹立新的高中歷史課堂教育立意方針觀勢在必行。教師首先要理解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高中的歷史教學不能僅僅關注高考升學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和社會使命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的方式
(一) 教師以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立意教師授課。
在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立意時教師應當充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聽到其他同學的意見,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時,文章中十八世紀的清朝面對外國的列強侵略,清朝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查獲了美英走私的大量鴉片,并當中銷毀,隨后英國對清朝發動了侵略戰爭,由于清政府的腐敗,林則徐英勇就義后,清政府又和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通過學生對文章的學習,教師的教學立意引導學生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后期影響,并分別發言回答。使學生可以在其他人身上學到新的知識,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二) 教學立意采用多媒體輔助方式構建歷史課堂立意方案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關注引導學生自主的發現和學習數學知識,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立意的過程中加入多媒體能更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圖、文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材料,以此來增加教師的授課效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學生在學習《抗日戰爭》時文章中只是文字性的描述了中國的八年抗戰的艱辛,和歷史上一些重大戰役的慘重,以及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的罪行。這些文字還不足以讓學生可以全面的理解抗日戰爭的殘酷。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加入一些短片,以解放軍戰士的艱苦奮戰為引導,全面直觀的使用影響呈現給學生戰爭的殘酷和日本的罪行。來增加教學立意的明確性。
(三) 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構建歷史課堂立意方案。
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立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學習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解放戰爭》時文章中蔣介石與毛澤東簽訂的《雙十協定》的和平協議,很快就被蔣介石單方面的撕毀協議,并由此展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教師可以對文章中的三大戰役從多個方面講解,還可以由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看法。做到教師授課與學生互動完美的融合,從而達到教學立意的有效性。
四、 總結
在我國的教育發展不斷的創新和改革過程中,讓學生有效學習、快樂學習是不變的宗旨。由于我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構建開展的較晚,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建設前途雖然光明,但任重道遠。筆者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教學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的發展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馬華江.多元交流,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6(10).
[2]王書香.淺析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J].高考(綜合版),2015(01).
[3]文金雙.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共建和諧高效課堂——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華少年,2015(22).
作者簡介:
史春明,山西省晉中市,山西省太谷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