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愛玲
摘 要:在近幾年教育領域發展中,信息化得以實現,英語學科成為人們交流過程中的主要工具。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無法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所以,需要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促進教學工作的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中學英語 創新理念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1-0-01
一、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英語教學觀念落后。在長期發展下,傳統的教學模式給我國英語教學帶來較大制約性,無法實現專業的口語教學。導致其因素的產生,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口語能力不夠重視,在長期學習方式下,需要經過刻苦學習才能熟練應用英語詞匯和語法。但是,實際上還無法使用口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法將其應用到社會上去,導致學生的口語能力和書面能力差距較大。
第二,語言教學工作缺乏創新。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受傳統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還未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做出思考,基于課本知識來學習,給學生在內容理解過程中帶來一些問題,無法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效果。對于語法教學,很多學生認為存在很多難度,在學習中更為枯燥,學生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從而給學生的不同方面帶來一些影響。傳統教學方式下,語境更為復雜,層次更為模糊,無法保證情境教學和語言的一致性,從而導致學生無法理解知識。
第三,教學主體不明確。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無法認識到其中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是教學目標不明確,無法突出其重點,其具備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強。特別是對一個句子的分析,無法明確其主語,在實際行為中,對主體不確定。在這種學習條件下,導致學生無法對其產生興趣,也無法活躍整個課堂氣氛。
第四,課堂教學氣氛不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將影響教學效果,當前,影響英語課程教學氛圍的因素較多。如: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對英語知識無法產生興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弱,在課堂上無法實現獨立性,對教學指令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當學生對知識進行檢索和記憶過程中,教師傳授的知識還無法被學生全部吸收,無法促使教學效果的實現。所以,在更為枯燥的英語學習中,需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升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保證能獲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第五,課外活動無法開展。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方式完成,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面對接受的知識更為復雜,在精神上也會更為疲勞,無法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在英語教學工作中,課外活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引導學生充分掌握內容,促使教學效果的形成。所以說,課外活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傳統教學中缺乏經驗,對英語知識學習缺乏實踐結合,不利于實踐教學目的的形成。
二、中學英語教學中理念和方法的創新對策
1.思想觀念的轉變
受傳統理念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對教師產生較強依賴性,無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并且,教師要基于自身,通過自身榜樣,不能以傳統方式灌輸知識,要打破傳統的英語學習方式,應對陳舊的考試觀念,保證在英語學習中,能充分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學生自卑心理也是學習中的缺陷,為了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保證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需要選擇出更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并將英語作為一種工具,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保證充分掌握知識。
2.語法教學的創新性
在當前的語法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在選擇傳統方法來實現,無法保證其效果的實現。所以,在語法教學工作中,要滲透不同的教學理念。如:對語法項目進行練習,找到語法中存在的規律。同時,在教學工作中,還需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對自身的語言結構進行調整,保證學生能適應一定的語法形式。并且,認識到語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誤區,促使話題和語法之間的相互協調,這樣學生不僅能對其詳細分析和應用,也能認識到語法內容,實現層次化發展,以達到綜合利用。
3.明確教學主體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大部分教師都為教學工作中的主要引導者,在教學工作中還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在期間對其死記硬背,學生的自身思維無法充分形成,從而導致學生創造思維無法形成。并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不斷降低,不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教師為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對學生的主觀性與能動性進行開發,保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保證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
4.實現靈活課堂教學
在英語課程教學工作中,為了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個性,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需要以利用多種方式、多個角色,實現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在整體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能發揮良好的自由性。為了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也能使學生在期間獲得更多自信。并且,在教學中,將學生做為主體,對學生的自信進行培養,鼓勵學生掌握其具備一定優勢,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還需要對課程的難易程度進行分層,使學生掌握充分知識,并對其有效解決。
5.開展課外活動
在長期學習中,學生面對緊張狀態,導致其在精神上更疲勞。這時候,學生對課本知識無法掌握。所以,可以引入適當的英語課外活動,并將其做為學習中的主要內容。課外活動的構建,在整體上更為活躍,促使整個教學氛圍的輕松與活躍。在多樣化形式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也能對學生的各個能力進行培養。課外學習中,也能將學生作為主體,引導學生對自身角色進行轉變,保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和溝通。
總結
基于以上的分析發現,為了促進中學英語教學的創新性,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對問題進行解決,保證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發揮創造性。中學英語教學方法表現為多個方面,需要在實踐工作中,對問題做出詳細分析,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保證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茜.關于初中英語教育的創新理念和方法的探討[J].速讀(中旬),2017(9):109.
[2]劉維平.淺談中學英語創新作業的實踐[J].文理導航(上旬),2011(1):36.
[3]李雨同.略談新時期中學英語創新教育[J].學周刊B版,2014(1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