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吾斯曼
摘要: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顯著的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水平,極大的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各個民族的文化、習俗也得到了廣泛而快速的傳播。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各個行業的重視。而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朗讀教學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作用重大。所以本文嘗試分析當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朗讀教學來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朗讀;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教學
朗讀是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通過朗讀能夠幫助小學生了解文字的發音,鍛煉其口語語感,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漢語知識。所以在小學漢語教學過程中,朗讀小學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由于受到社會條件以及生活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朗讀就成了其漢語學習的薄弱環節。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的漢語朗讀水平,小學漢語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做好相關的朗讀訓練工作。
一、當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在少數民族地區,當前依然存在諸多小學漢語文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整體教學側重填鴨式,不注重迎合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特點,導致其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沉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漢語文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自身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所以需要漢語文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確定最為合適的教學計劃,如此會使得漢語文教師的工作量顯著上升。但是當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還處于教師較為匱乏的情況,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普遍都只是對于少部分學生制定教學計劃,在這種情況下,另外的小學生會漢語文學科產生抵觸心理。同時小學漢語文教師也沒有充分認識到朗讀在漢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導致小學漢語文教學效果較差。
二、朗讀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開展朗讀教學能夠促進小學生識字。
漢語是少數民族學生必須要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自身存在應用性強和廣泛性強的特點。對于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而言,其漢語素質的高低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小學漢語教學過程中,朗讀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朗讀教學工作,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漢語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難點和重點,同時提高提高漢字的識字量,促進小學生對于生字的學習。
(二)開展朗讀教學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漢語口語的語感。
語感的培養是漢語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驟。作為少數民族地區而言,其更需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漢語語感。作文中文字和語言敏銳豐富性都可以通過語感來體現,想要有效開展小學漢語學習,則首先應當具有良好的語感。語言本身屬于有規律性的知識,注重的是和諧和朗朗上口,只有能夠做到不斷的朗讀,才能夠有效的培養小學語感,從而能夠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可以深入的理解文本中的句子及段落,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部分存在問題的語句。而培養語感的唯一方式就是進行大量的朗讀,通過大量朗讀來幫助小學生形成語感,促進其對于漢語知識的掌握。
(三)開展朗讀教學能夠有效的提升少數民族小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字及文章內容和涵義的理解。
有句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的多了,其文章語句的意義自然也就明白了。可見“讀”對于理解漢語語句文章的涵義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對于少數民族的學生而言,其本身母語并不是漢語,并不能直觀的按照其母語的表達方式、語法去理解。因此,朗讀能讓學生比較快速的習慣和掌握漢語的語法和結構,當學生習慣了漢語的語句結構以后,就能更快速的了解漢語文章的意義,進而加深對于漢語的掌握及其表達能力。
(四)開展朗讀教學能夠有效的提升少數民族小學生的漢語寫作水平。
朗讀文本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小學生深入的理解課程內容,而少數民族小學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漢語寫作能力,就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漢語相關知識。在漢語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已經掌握的詞匯進行語言的表達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如果缺乏大量的詞匯,就無法將心中所想準確有效的表達出來。而朗讀是幫助少數民族小學生或者詞匯的主要方式,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少數民族小學生的詞匯量可以得到有效的補充,其思維也能夠在朗讀過程中得到拓展開闊,進而提升自身的修養,拓展自身的知識含量。
(五)開展朗讀教學能夠促進少數民族小學生與漢語言教師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小學漢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朗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做到講問有度,簡而言之就是針對學生所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用去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掌握的知識,教師也不用去講,而如果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講解學生還是無法學會,此類知識也不用去講。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提問較多、問題太雜,太難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普遍會導致少數民族小學漢語言課堂教學的氣氛較為沉悶,所以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漢語教師,其漢語教學應當側重系統的講解漢語相關知識,避免較為零碎的講解知識點的情況,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開展網毒活動,盡量通過朗讀教學來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及時的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向老師提問,如此能夠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顯著提升,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關系,互相之間通過討論交流來提升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教學的效果。
三、總結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在國際上的不斷提升,漢語也越來越多的被很多國家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強了對于漢語的培訓和學習,而少數民族學生如果想有更大更多的發展,就需要不斷的提升其漢語水平和漢語表達能力。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少數民族小學漢語言教師也應當認識到朗讀教學對于學習漢語言的重要性,切實抓好漢語教學的朗讀訓練,通過合理有效的朗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展語言和陶冶情操,通過朗讀教學來實現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漢語水平的目的。所以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言教師要切實做好漢語的教學工作,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堅實基礎,為少數民族漢語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香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06)
[2]閆曉東.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