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對呆板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同時空間思維和數學建模能力又尚不成熟,所以對于一些基本數學理論的接受顯得比較困難,這些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如果他們對學習感到興趣的時候,就會樂在其中,就會從“讓我學”轉到“我要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
下面是我從事多年數學教學來關于課堂趣味性教學的幾點經驗之談。
一、打造手腦并用的操作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學生擺一擺、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畫一畫、分一分、拼一拼等,使他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數學概念、促進思維的發展,從而感受數學的意義,發展思維,培養數學能力。
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時,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提供給學生一些小棒,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用這些小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拼出自己喜歡的各式各樣的圖形,諸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
再如:認識正方形,教師可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想辦法知道正方形的特點,看誰的方法多。有的學生通過測量發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通過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發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用一條邊與其他三條邊分別相比,發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說明四條邊一樣長……這樣學生通過操作,發現了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在操作中既發現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二、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愛玩,喜歡新鮮的事物,仍對游戲保留著濃厚的興趣,甚至企盼游戲活動。他們很難集中精力,在正常情況下聽老師講課,聚精會神的狀態只能保持15分鐘左右。但是,如果要組織他們做游戲,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興趣,延長他們注意力的集中地時間。我經常采用的游戲活動有:開火車、接力賽和奪紅旗等。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特別喜歡聽兒歌、猜謎語,聽故事,如我在教學“認識時間”時,首先讓學生猜這樣一個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然后又根據課本上的插圖,編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按時起床、按時上學、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故事。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認識了鐘表,時、分,同時又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學習情緒也自然高漲,學習效果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法則,請一位同學上臺扮演蝸牛,讓其根據內容演示蝸牛的運動狀態,得出結論,同學們在笑聲中輕松的獲取了知識,體驗了數學的樂趣。
一堂游戲課,調動了全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玩中復習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三、形式新穎的練習方式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境。在我們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學時可適當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有點情節又貼進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題目,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如不要一味口算、豎式計算、遞等式等老面孔。適當加入形式多變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換換口味,保持新鮮感。比如常用的計算接龍形式稍作變化:如組內輪流接,比一比哪一組最快;或者加一個故事情節:如搶救大熊貓,看誰最能干等等,就可以增加許多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可精心設計一道趣味題:小明身高。25米,桌子高0.8米。如果小明站在桌子上,能摸到2.3米高處的電燈嗎?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的算法,更有甚者說“摸電燈時可以伸手,這樣就能再增加一段長度”。有的說“還可以踮起腳!”……這樣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環境中,個體興趣盎然。
四、生動有趣的學習競賽
我除了在游戲活動中搞些競賽外,還經常搞“速算比賽”、“指得數比賽”和“搶答題比賽”等生動有趣的數學競賽。如“指得數比賽”,我在黑板上寫出所需要的數,請兩人上來比賽,老師說題,得幾,學生就指黑板上寫得幾,看誰指得對指得快。為了讓每個人都動起來,我在指定兩人到前面參加比賽的同時,把下面的同學也分為兩隊,人人當裁判員,用“打手勢”的方法分別記先指對的次數,最后老師看左右兩部分同學打的手勢,就知道幾比幾了。這種比賽,如同進行一場緊張的排球賽,大家躍躍欲試,情緒高漲。而要當好裁判員,也必須算得快,這樣就把兩人的活動變為全班同學的活動,大大提高了練習的效果。
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的時候,設計競猜游戲。在教室任選一物,全班學生選擇合理的長度單位,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競猜,最后和時間測量結果比較,誤差最下的將獲得該物品的“競猜冠軍”稱號,若猜的和測量的結果恰巧一致,則榮獲“競猜霸主”稱號。
五、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教師多變的神情和形象的肢體語言中來
數學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較少,難以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如果數學教師能在教學語言、語速、語調和語氣上風趣一些,幽默一些,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小學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愿意聽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樣的課堂,我想才是學生期望的課堂,教學過程方可增添妙趣,樂學而不疲。這樣的課堂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啟發誘導,及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步步著眼于學生的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于學習,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改變傳統“灌輸知識”,讓學生想學、樂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