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我們國家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他當會長的時候曾經多次呼吁加強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他說要大量閱讀,有精讀,有略讀,一學期讀80萬到100萬字不為多,這是呂先生80年代的時候說的。而我們很多語文老師就迷信自己的講解,好像這一篇課文我不講你就不懂,就是這么一個想法來教學。其實,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是十分有意義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積累
沒有積累就學不好語文。因此,要想讓學生在初中階段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就應該從閱讀的數量入手。作為語文教師,要糾正忽視閱讀量的做法,提倡"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引導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因為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質量和文化素養的提高都是以一定的閱讀量為前提的,所以如果學生只有初中三年六本語文課本,加上六本課外讀本的閱讀量,提高閱讀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而要增加閱讀量,課外閱讀指導就顯得相當必要和重要。
一、語文課外閱讀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兩個要求:
(一)提倡擴大閱讀面,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
(二)規定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3年累計不少于6―9部名著,9年累計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課外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在現階段擺到了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高度,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實際和適應中學語文教學的需要。因為教材的更新永遠趕不上時代的節奏,課本上有限的幾篇文章決不能培養出曹雪芹、魯迅、余秋雨這樣的大家。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扎扎實實開展課外閱讀。
二、如何加強語文課外閱讀
鑒于當前我校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實際,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多推薦一些名篇名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報刊等有益的書籍。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更何況初中生有學業負擔,課外擠時間閱讀已屬不易,如不加選擇,只能虛度時光而沒有收獲。可以說,學生能否正確選擇讀物,關乎課外閱讀的成敗。處于求學階段的學生大都不大明確自己該讀什么書,古人云:"開卷有益",但并不是說"凡開卷必有益"。知識有新舊,信息有真偽之別,書自然就有好壞之分。好書不厭百回讀,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定期每月或半月、一周向學生作一些閱讀的推薦,如中國古典的四大名著、《繁星 春水》《駱駝祥子》《阿Q正傳》《魯賓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二)采取多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1.教師平時上課時,可有意識的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一些著名作家的相關文章、一些重要文人的成功史、講解一些名著的概要,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例如,在學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教師可講魯迅其他一些作品《孔乙己》,讓我們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課外去閱讀魯迅的有關文章。
2.每天上課前,教師還可以利用5分鐘進行講演,如一個好故事,一則熱點新聞,一篇好文章,一句精短格言,一例精彩用詞,一段讀書心得等。這種方式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熱情。同時,教師要求學生每周上交一篇至少100字的讀書筆記并作出講評,讓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
(三)加強課外閱讀方法的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采取與課內閱讀相同的方法,即"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同時還要作好讀書筆記。教師要向學生提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要求,養成隨讀隨記的好習慣。這就要求美國學生準備一本課外閱讀筆記本,每天將閱讀過程中精彩詞句、生動描寫、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摘錄在筆記本上;每篇文章讀完后寫一篇讀書心得,如作家作品介紹、作品內容、精彩語段點評、對主題的把握、內容的理解、對文中某一人物的評價、某一詞句的賞析。在學生搜集、 整理、 歸納信息的基礎上,對作品有了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這樣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僅提高了閱讀行為的層次,擴大了課外閱讀范圍,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也得到培養。這樣的課外閱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長期積累,學生的知識面必定會拓寬,寫作能力必定會提高,文學素養必定會不自覺間上升一個新臺面。
但是,各年級學生認識能力不同,閱讀水平各有差異,因此讀書選擇的內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培養的能力同樣有所側重。初一年級應側重于指導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打開文學之門,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學生在閱讀體驗、感受和理解層面上下功夫,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書心得。初二年級應側重于指導學生的閱讀體悟。教師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閱讀環境,養成學生的讀書習慣,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探究、體悟和發現,指導學生寫好讀書隨感,做好簡要評點。初三年級應側重于指導學生的閱讀欣賞。教師有選擇地為學生提供閱讀欣賞、評價機會,提升學生的讀書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質疑、賞析、創新層面上做文章,指導學生寫寫美文賞析,做做名著薦評。
(四)逐步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讓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學校每天安排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學生可默看、大聲讀、齊讀、比賽朗讀等,形式自由。全校或各年級自行安排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參加"美文閱讀推薦比賽";具備讀書筆記交流及讀書報告交流會;開展自編教材活動,并舉行讀書征文比賽;自編小報展評;古典詩詞聯句比賽;以校報為陣地開辟專欄推薦佳作;每周定期上好自由閱讀課或專題閱讀課;在學校網站上設立主題頻道,為閱讀及創作提高便捷的展示平臺。當然,開展課外閱讀的形式遠遠不止這些,只要充分利用現有的一切有利的條件,堅持下去,收獲必然豐厚!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提高閱讀品味和閱讀效率。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找出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從閱讀意識、閱讀態度和閱讀方法上端正學生的閱讀行為,使得課外閱讀能夠長期落實,讓書籍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