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日也木·阿比地熱木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少數民族初中學生的漢語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閱讀教學的開展,其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都得到全面性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未來在社會的發展。所以本文嘗試就少數民族初中生的漢語閱讀教學進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少數民族;初中;漢語教學
在我國各民族長期交往的歷史上,漢語一直發揮著各民族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雙語教育,加強漢語教學,實現“民漢兼通”,符合少數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在中學漢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少數民族的初中漢語閱讀教學水平,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都得到全面性的提高,是我們漢語文教學要探討的課題。
一、少數民族初中生漢語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生的閱讀量較少,并對閱讀沒有興趣
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閱讀教學,普遍都是未能與實際生活情境密切結合,導致學生很難主動去閱讀,對閱讀沒有興趣,現有的閱讀僅是完成學習任務。當前的閱讀材料也僅包含語文課本,由于內容較為單一,失去了閱讀應有的廣泛性和科學性。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局限于課本上的閱讀文章和閱讀理解題,導致學生無法通過接觸大量有效的閱讀材料來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學生的閱讀較為被動,并缺乏有效的指導
少數民族的初中漢語閱讀教學過度側重應試化訓練,學生的閱讀學習長期處于被動狀態,教師很少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例如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教師依照相關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出如下的問題:文章是如何安排詳略的?文章是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順序?文章想要表達出作者怎樣的精神品質?但是學生卻只有五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文,隨后,教師就要開始進行提問和講解。作為教師,為學生預留的閱讀時間較短,并且未能為學生提供閱讀方法的指導,過快的開始分析講解并講出答案,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下,學生對文章的自我閱讀和品位的過程被剝奪,閱讀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師過度側重知識教學,忽略對學生的思維訓練
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文閱讀教學普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理念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盡管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大部分教師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教學思想,但是其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教學的時候,依然過度側重灌輸訓練知識內容,未能夠做到系統設計和引導學生分節閱讀,普遍是要求學生先徹底閱讀整篇文章,然后為學生安排閱讀訓練題目,教師并未重點關注如何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提高少數民族初中生漢語閱讀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
閱讀教學是初中漢語教學重中之重,除了幫助學生掌握漢語言知識之外,還需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能,提升閱讀能力。
(一)通過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除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需要積極構建閱讀教學氛圍,如此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梢酝ㄟ^在班級增設圖書角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額外的閱讀書籍,并且采取定期更新的方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和自習課的時候為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能。教師在閱讀書籍的選擇時,應當注重其實用性,以促進學生了解和吸收漢語言文化的精髓,同時書記還應當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時代性,在幫助學生養成閱讀興趣的同時,還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活動的形式。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相關比賽活動,為學生營造快樂的閱讀氛圍。例如可以采取故事演講比賽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的閱讀,然后在故事演講比賽中,為其他學生講述自己所看到的故事內容,由其他學生進行打分,對前三名學生予以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如此,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師積極為學生傳授閱讀方法,幫助其養成閱讀習慣
筆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到,學生一旦發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學習掌握大量的知識。所以作為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個體差異足夠的尊重,并且積極的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效率,形成較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泛讀閱讀方法。在閱讀時先快速閱讀文章,抓住文章的重點,了解文章的大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學生在掌握泛讀能力后,可以通過大量閱讀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盡可能閱讀各種題材的文字資料,在提升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也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其次要培養學生掌握精讀的閱讀方法。在精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詞、句子、段落、文章主旨以及篇章結構等具體內容。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等語言的基本技能。
第三要幫助學生掌握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運動方法,通過合理利用精讀和泛讀的閱讀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閱讀領悟。教師通過精讀的方式對學生在詞、句、段以及篇方面進行系統訓練,并且逐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通過泛讀來逐漸培養學生對于文化和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和,閱讀領悟能力。針對閱讀課文教材采取精讀的方式,并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材料,通過泛讀的方式來開展閱讀教學訓練,雙管齊下,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四,要培養學生在書上做筆記的良好習慣。筆記可以分為寫字和劃重點兩種形式。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顏色來劃重點,不同的顏色對應文章的主題、疑問以及重點詞句,并且要求學生在重要的地方旁邊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如此會幫助學生在下一次的閱讀時可以更快的進入閱讀狀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
三、總結
盡管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但作為初中漢語文教師,要合理構建閱讀氛圍,通過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籍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并積極向學生傳授閱讀方法,通過合理利用精讀和泛讀的閱讀方法來更快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主題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較好的閱讀效果,顯著的提升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雅琪,郝奎.淺析對外漢語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J].戲劇之家.2017(11).
[2]姚金梅.對新疆少數民族漢語閱讀教學的另一種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