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勤軍
摘要:小學階段處于學生學習習慣、品德養成的關鍵階段,數學作為一項主課,對于學生的影響大,教學契機多,教學中我們要科學開展德育教學,通過德育滲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好的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滲透;教學
一、運用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規則意識
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規則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每個學生學習生活中必須掌握的基本素質。數學教學中有著豐富的算理知識,在教學這些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規則教育,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比如在教學混合運算的時候,就要遵循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規則,這樣的順序學生必須掌握,才能夠在計算的過程中不出錯。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比如在學生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優先讓老年人及帶小孩的乘客先上、先坐,讓他們能夠樹立仁愛之心、同情之心,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遵循這些基本規則,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才會更加友愛。讓學生在進行數學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不僅獲得學習基礎的學習技能,獲得才能上的提升,還能夠獲得道德上的升華,加深他們的學習體驗,升華他們的學習感知。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與思維習慣,能夠幫助他們在解題過程中、生活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這在學生進行計算、解題的過程中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能夠使學生科學解題、按規則要求解答,提升準確率。
二、運用數學知識做好國情教育
傳統數學教學往往是單純的數字教育、算理教育。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較低、學習枯燥乏味。新時期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拓展數學科目的教學范圍,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能夠通過數學知識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自己生活的環境,更好的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整體理解。明確自身日后的學習方向、發展方向是開展德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關注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教育與價值觀教育,善于運用各項數據來融入課堂,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比如在教學“測量”知識的時候,我們除了引導學生測量基本的課本長寬、桌椅的長寬高之外,還可以通過教室面積、校園面積、遵義市面積(3萬平方千米)、貴州省面積(17.62萬平方千米)、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等知識進行滲透入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用更高的角度、更大的視野來看世界、看自己。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立足當下,放眼未來,養成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這對于學生的數字敏感度教育、思維拓展性教育都有積極的促進價值。
三、通過數學進行自律自強教育
數學是一項邏輯性、規則性極強的學科,對于人的自覺性、自律性都有一定的促進意義。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數學成績好、數學興趣高的學生往往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往往更為自覺,學習效率更高。所以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運用學科特點進行德育滲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數學知識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比如在教學時間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成長、通過父母祖輩的生產生活入手感受時間一去不復返的規律。引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要珍惜時間,科學制定個人的作息時間表,善于約束自己的行為,例如起床時間、作業時間都要固定、要及時,不能拖拉。這些習慣的養成對于他們日后的成長發展意義重大。
另外教學中我們也要善于處理好傳統價值與現代選擇的關系,用優秀的數學傳統文化感染人、涵養人、教育人。讓學生能夠養成自強、自信的良好品質。例如鑒于盲目崇洋的現象,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古時候中華文明在數學領域的智慧結晶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比如2000年前的《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又例如“割圓術”,例如“九章算術”,這些都比西方文明要早很多年。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以自己的祖國為榮,養成良好的傳統文化歸屬感與榮譽感,并引導他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更好的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中蘊含的豐富知識體系,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四、運用數學做好團結意識教育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普遍單一,而數學知識相對復雜,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感覺相對困難,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學中我們發現,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路各不相同,雖然每個學生的思路都較少,但是只要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學習,就能夠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開展交流學習、善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大家下相互分享、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比如在教學“雞兔同籠”知識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學中只要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大家的的想法匯總起來,就能夠獲得更多的解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解題思路得到了拓展,也能夠很好地感受到集體智慧與集體的力量。教學中我們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交流活動,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分享、善于合作,養成良好的團結意識與集體榮辱意識,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德育素質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能夠通過彼此的交流學習獲得更多的解題思路,便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拓展學習視野,不斷完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體系、數學知識結構的整體理解。同時還能夠在班級內養成良好的交流學習風氣,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相互比拼,其實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大家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自主性,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數學技能提升。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拓展數學教學的內涵與外延,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數學原理、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踐價值與教育意義。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萬若冰. “有心澆花花更艷”——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滲透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17)
[2]韋波. 試論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滲透途徑[J]. 成功:中下, 2018(2):00233-00233
[3]黃文華. 探討小學數學德育教育融合的幾點對策[J]. 考試周刊, 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