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爾亞木·米吉提
摘要: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民族意識及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學習漢語言文學,能夠顯著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文化素質水平。而在小學漢語言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促進小學漢語言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本文嘗試分析當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從課前預習的角度開展小學漢語言自主學習的具體教學措施,以促進少數民族小學生掌握漢語言相關知識,促進其未來發展。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學;漢語言教學;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十多年了,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很多教師還在沿襲陳舊的教學方法,課堂缺少生氣,感覺不到時代的脈搏,只有僵硬的問答和教師的強行灌輸,結果導致學生對漢語課失去興趣。因此,就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進一步更新,教學方法也要科學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改變。少數民族學校的漢語教學且不談它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諸多方面有著進一步研究、改進的必要,單從漢語學科的共同點來看,也要提高漢語教學水平。當前,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衡量教師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漢語言作為重要的語言學科,學生在掌握漢語言相關知識后能夠學會分析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掌握扎實的寫作功底、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因此,探討基于自主學習的小學漢語言教學策略非常必要。
一、當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自主學習漢語言效果較差的主要原因
(一)教師方面的原因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師資力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擔任小學漢語言教學工作的教師部分是特崗教師,盡管其具有較高學歷,但是其未能接受正規的新課程培訓,所以導致其教學模式表現為“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情況;且部分教師錯誤的認為備課就是抄教案,而上課就是讀教案,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失去了發言的權利,只能一直聽老師講下去。而且為應付相關考試,教師會為學生安排大量的訓練習題,使得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自主性受到限制,讓教學氛圍較為低迷,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因為少數民族地區部分區域經濟較為落后,大部分小學生沒有外出的經歷,對于外界世界的了解較少,而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用于課文內容的講解,導致存在大量的知識學生無法理解,久而久之會阻礙學生漢語言能力的提高,對于聽、說、讀、寫等漢語言基本能力掌握較差;當前部分老教師還存在一定的錯誤認知,認為如果放任學生自主學習,則很容易出現教學計劃被打亂、教學進度被延遲的情況。
(二)學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太過單一,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對漢語學習沒有興趣,學習表現較為被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包辦了過多的東西,使得學生能夠自主讀書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習變得機械化和被動化;此外少數民族地區的部分小學生存在漢語基礎較差的情況,所以對其后續的漢語言知識學習也產生了影響;小學生學習漢語言的范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由于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導致小學生的漢語言學習過于機械化,這也是小學生漢語言能力難以顯著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從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方面探討小學漢語言自主學習的教學措施
(一)從字詞角度入手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陌生的字詞是阻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障礙。所以在課前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可以先標注出課文中的陌生字詞,然后借助字典或其他參考資料了解字詞的意思和讀音,然后再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經驗,結合課文上下文內容,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從而理解陌生字詞在課文中的含義,如此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生字詞,還能夠形成良好的漢語言語感,也培養了小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從朗讀的角度入手
學習并非是單純的知識從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其更是主動構建的過程,是學習者基于自身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必要的學習資料,將新知識與經驗與原有的知識經驗互相融合后,對信息進行主動選擇與加工,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而朗讀則是根據課本的內容,在課前預習中認識字詞,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掌握了字詞之后,朗讀全文已經沒有了障礙,在此基礎上認真的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實現了知識的自我構建。
(三)從問題的角度入手
問題是開展學習活動的根本。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問題或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就不會主動的深入思考,學習也只會停留在表面,則會使得小學漢語言教學無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小學生通過閱讀漢語課文內容,對字詞和句子的膚淺理解以及閱讀課文時所產生的困難都是課前預習所必須經歷的環節,同時也是開展課前預習活動目標之一。因為課前預習本身就是自主學習的一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面臨各樣的問題,問題的出現才會引發思考,對于簡單的問題,通過查閱資料得以解決,對于重點難點問題則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針對教師的講解認真的思考和對比,最終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的分析和解決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四)從課后習題角度有選擇的嘗試練習
小學漢語言教材存在課后習題,其主要是用來檢測學生對于漢語言教材課文基本內容、學習重點、學習難點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情況,所以課后習題存在一定的難度梯度,作為小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之后,可以有選擇的嘗試解答課后習題,如此能夠有效的檢測自主學習的效果,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教材內容中哪些是自己已經掌握的,有些還沒有徹底掌握,針對沒有掌握的內容,在課堂上可以重點聽講,如此可以更加高效的學習,協助提升小學漢語言課堂教學質量。
三、總結
高效的自主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漢語言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而課前預習則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空間,所以作為小學漢語言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課前預習在自主學習中的重要性,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布置相關預習任務,并且要積極采取多樣的形式。同時還需要適當的監督、檢查和反饋預期結果,保證小學生明確自己該學什么、如何去學,如此才能夠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美岸.瑤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研究[J].科教導刊.2017(05).
[2]盧國平.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