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娜古麗·艾爾肯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管理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導者。班主任在班級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之間的橋梁紐帶。隨著教育改革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理念的提出和發展,對于傳統的班級管理形式,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關愛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內在需要和積極性,真正實現班級管理的優質優效。
關鍵詞:關愛;班主任;學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教育的一個特定目的就是要培養感情方面的品質,特別是在人和人的關系中的感情品質。”教師的第一個職責就是讓學生學會愛,但愛心不是教導出來的,不是灌輸出來的,而是被喚醒的。愛的教育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愛心去熏染,用真誠的愛去打開一扇扇心靈之門。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在我們的回憶里,對學校生活,最刻骨銘心的往往是那遇到挫折時老師真誠的鼓勵、傷心時老師溫馨的撫慰、犯錯時老師的寬容包涵。如果學生在最開始犯錯誤時候老師能夠耐心細致地做好教育工作,能夠講究教育策略,而不是簡單的訓斥和責備的話,也許這些孩子就會有另一番未來。 因此“關愛學生”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追求,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基本準則。
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的實驗啟示告訴我們,永遠對學生抱著期待,就是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特別是那些“問題學生”更是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愛心和期待,相信他們會不斷進步,那么老師對他們的情感和教學行為都是積極的,就有利于學生的發展。這樣的話,那些“問題學生”也許就不會和老師作對,而能成為一名正常合格的學生。如果教師抱著失望的態度,就等于是對這些學生貼上落后的標簽,而教師對這些學生的消極態度和情感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基于此,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了解和寬容學生,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
我們常說要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問題學生”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對老師心理上存在著不信任和排斥,行為上拒絕合作,我們不妨來個換位思考,揣摩他們這些孩子的心理,理解他們的處境,寬容他們的缺點,俯下身來聽聽他們怎么說,這樣做能最大限度地給他們以尊重,讓他們從心底里接納班主任老師,把班主任當作朋友,教育轉化工作便有了成功的可能。如果我們班主任能理解懂得“問題孩子”的心理,那么這些孩子就會聽我們的話,愿意和我們合作。對一個好老師、好班主任而言,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而現實中我們僅憑學習、課堂表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展,反而將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等這樣的學生打上“問題學生”的標簽,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也會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展。
二、尊重每位學生的獨立人格
盧梭認為,教育就是要順應人的天性發展為目的,把人看成是自然主體,把主體性看成是人的本能,強調人的自主發展,尊重人的天性。人是生而獨立的,誰都不附屬于誰,即使兒女也不附屬于父母。每個人,從他出生那刻起,就己經擁有了“自然人”的個體屬性。因此,
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天性,就是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多樣性。在教育活動中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每一個人,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家長還是孩子、老師還是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尊重的愛,多半不是真愛。這也就是為什么班主任老師們口口聲聲的說自己多么關心愛護學生,反而覺得這些學生根本不懂得回報班主任老師,或者抱怨這些孩子們不尊重班主任老師,這樣,班主任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大,教育難度也就越來越大。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尊重、理解、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不成熟就忽略他們的個人意志和個性需求。我們要接納、平視、理解他們,寬容地對待他們。教師對學生的一切教育和教學活動都應該在這前提下,在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的心理氛圍下進行。
三、重視人本性,善于表揚鼓勵
問題多、比較難管的學生,他們往往都性格孤僻,但這些孩子都注重朋友義氣,班主任可以采用和他們交朋友的方式去接近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行為,直到他們把老師當作朋友看待,之后他們就會主動傾聽老師的教誨,就不會嫌棄老師的嘮叨。如我班有一個同學經常和其他同學發生口角打架,造成了非常壞的影響。我并沒有直接斥責他,而是幫他總結教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指出了他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最后,我真誠地對他說:“你因為打架影響了班級的榮譽,我知道,你的心里一定很失落。但是,老師從你的眼神里看出你是一個要強的孩子,你要為班級爭回榮譽。”果不其然,在學校春季體育運動會中,該同學獲得了 100 米短跑和跳遠兩項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由此可知,表揚和鼓勵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是人本教育的最佳途徑。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本質的期望,是得到別人的贊賞”,“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中國的這句古話也驗證了詹姆斯的這個著名論斷。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贊揚差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更文明。實踐證明,關愛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法寶,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小學生的需要。關愛學生是發自教師內心的對學生的一份真心的師愛,也是對教育事業摯熱的愛,更是一條連接師生、心心相融、心足交匯的精美紐帶。班主任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增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使學生的思想覺悟、知識能力和心理都得到和諧發展,使班級管理工作更加優質高效。
參考文獻:
[1]李振斌,李洋任.中國“問題孩子”調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丁媛媛.“差生”教育的倫理反思——以徐向洋教育訓練工作室為例[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