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及應用,對當年青年一代的思維方式及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給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當代青年群體的特征和共青團工作面臨的工作挑戰,并提出了創新工作團工作的對策與思考。
關鍵詞:新媒體;共青團;創新;對策
當前,互聯網、手機等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傳播,正快速改變人類社會的信息傳遞形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目標和任務,是各級團組織必須廣泛團結青年、有效引導青年、切實服務青年,努力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共青團組織是一個需要與社會、人群深度接觸的組織,媒體傳播方式的改變必定會對新時代下共青團工作帶來深遠的影響。這就需要共青團工作者認真分析,積極應對,利用好新媒體這一載體,扎實開展團組織工作。
一、新媒體環境下當代青年的特點
當代青年在網絡環境下學習成長,青年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表達方式等都不程度低受到了新媒體傳播方式的影響。移動手機、平板電腦已經成為當下青年的必備工具,青年在新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要比在傳統媒體上多得多。
1.青年的個性表達更加直接。
在傳統社會環境中,青年僅有較少的機會和平臺展示真實的自己。在新媒體環境下,QQ、微信、微博,包括現在熱門的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已經滲透到了青年生活的每個角落。在移動互聯的世界里,青年們無拘無束地、真誠大方地表達著自我,展現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被隱藏的性格。青年們可以自行選擇不同的載體盡情地展示自己。
2.青年的思維方式更加開放。
青年人社會經驗淺,思維方式受環境影響和壓制的情況并不明顯,創新思維普遍比較活躍。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青年一代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現在,“90后”青年已經成為了主力軍,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富有創新意識。而以新媒體主導的互聯網則更加放大了青年的這一特點。
3.青年的媒體特征更加明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每個青年就是一個信息發布者,他們使用QQ、微博、抖音等傳播媒體,隨時隨地發表獨具觀點、言簡意賅的言論。新媒體信息的及時性、廣泛性、交互性等特點,是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
二、新媒體環境下創新基層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
共青團工作的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這也是共青團一切工作的目標所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正受到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新媒體有效結合起來,是新時期青年思想工作面臨的重要挑戰。
1.青年的生活方式被改變。
新媒體正在全方位地影響和滲透著青少年的工作和生活。青年們在網絡上辦公、學習、交流、娛樂、購物的時間大大超過現實中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總和,甚至有些現實活動也在線上舉行。現在,當今社會結構劇烈變動、青年群體流動細分的趨勢,已經對共青團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嚴峻考驗。新媒體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青年生活方式變革,進一步擠壓了共青團的工作空間。集體聚會、文娛活動、體育鍛煉、學習成長、就業創業等共青團長期以來服務青年的陣地領域已逐漸被無線互聯網取代,傳統的活動化、運動式、群眾性的工作優勢被逐步弱化,共青團對青年的吸引力,影響力也在逐步減弱。
2.團干的媒體素養迎來新的沖擊。
做好新媒體環境下的青年工作,對共青團干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挑戰。要想完成這個挑戰,就要成為運用新媒體的行家里手。首當其沖的是有針對性、系統性地加強對團干部的培訓,提高團干部運用新媒體工具開展共青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探索和掌握新媒體環境中共青團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新方式、新途徑和載新體。
3.團組織固有的動員方式被顛覆。
共青團組織動員青年的傳統法寶是發號召、開會議、搞活動、下任務。隨著青年特征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當代青年越來越難以接受這些固有的組織動員方式。而以微信、QQ、抖音等新媒體載體憑借高效、快捷、不限時間、不限空間、隨意覆蓋、成本低廉等優勢,正逐步取代傳統的方式。青年的組織方式正從組織集聚轉變為信息集聚。一般來說,組織集聚是被動的參與方式,而信息集聚則是主動的參與方式,由個體根據信息內容和個人的喜好來決定是否參與。
三、新媒體環境下創新基層共青團工作的對策
對于共青團工作來說,新媒體不僅是新陣地,更是新手臂。高效利用好這只手臂,夯實這塊陣地,聯系組織好青年,教育引導好青年,組織聯系好青年,服務維護好青年,已成為新時代衡量共青團組織能否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有效履行工作職能的重要標準之一。
1.樹立新媒體工作理念。
要將新媒體運用作為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舉措。一是樹立解放思想的理念,各級團組織和基層團干部要意識到用好新媒體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面對新媒體的勇氣和信心,花時間和力氣用心培養積極使用新媒體的意識和思維。二是服務中心,融入大局。在共青團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的各項工作中,在工作謀劃、組織推動、總結深化的全過程中,都積極運用新媒體。
2.創新新媒體工作載體。
創新動員載體,利用QQ群、微信群等網絡建團模式,將“線上”聯絡與“線下”聚集相結合,不斷團結凝聚青年。要以活動為紐帶,通過細化分類,派生出志愿類、公益類、文娛類、創業類等實體化青年組織,實現線上線下的良好互動,最大限度地覆蓋青年。一是創新引導載體,運用微博、微信、在線視頻等應用軟件構件引導渠道,加強開發和篩選符合青年特點的微視頻、微電影等各類新媒體產品。二是創新服務載體,利用團組織官方微博、微信群、QQ群等,有效搭建學習工作平臺、服務社會平臺以及文體娛樂平臺等,滿足青年對各個領域的不同需求。
3.加強新媒體隊伍建設。
新媒體環境下,共青團工作的成效受到團干部的媒體素養的影響。因此,加強團干部的新媒體運用能力是做好共青團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要加強團干部新媒體工作能力的培訓,特別是新媒體傳播、新媒體運營、新媒體使用等方面的學習,努力使團干部成為既了解青年工作、又具備一定新媒體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各級新媒體專業領域的專家、記者的溝通和交流,為創新共青團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進一步推動共青團工作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
4.參與新媒體輿論環境建設。
要不斷創新思維,發揮優勢、大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一是不斷加強正面宣傳教育,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大力培養意見領袖,努力培養一批思想積極向上、熟悉網絡規則的青年骨干人才成為意見領袖。三是在有效的輿情監控分析基礎上,探索式地開展網絡輿論引導,針對一些明顯錯誤的網絡言論及事件,特別是與青少年成長息息相關的輿情,進行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吳雨蓉:《新媒體環境下共青團工作的創新途徑》.
[2]馬金元:《用新媒體的影響力提升共青團工作的影響力》.
[3]任飛:《共青團組織引領青年思想的路徑分析》.
作者簡介:
陳一玙,女,1987年4月生,湖南平江人,畢業與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現任大唐華銀(湖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團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