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東梅
摘要:高效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追求的目標。目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滿堂灌的現象,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一直是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教學觀念現代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情趣化、教學策略創新化四個方面談談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途徑。
關鍵詞: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途徑
一、教學觀念現代化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由、快樂的學習。但傳統教學觀念以知識學習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已不適應現代教學。這就需要更新教學觀念,樹立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傳統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上教師濤濤不絕的講解,學生則昏昏欲睡,課堂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改變教學方式,營造寬松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次更新教師對學生的觀念。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自尊心強,想得到教師和同學的理解與尊重。所以,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深入了解學生。素質教育環境下,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積極探索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最后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大部分學生認為歷史屬于過去,是不能更改的,學習歷史只有死記硬背,所以課堂上沒有必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考試前突擊背背就行了。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由知識的接受者變為知識的探索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課堂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實踐表明教學內容越與學生的認知接近,教學效果就會越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也就越快。所以,教學中教師要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找出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點。
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識。歷史知識是過去式的,但教學內容的呈現則可以活化。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相聯系,會使教學內容更顯豐富、生動。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識,這樣歷史教學就不在枯燥無味。如教學“社會生活的變化”時,生活中學生接觸到很多交通工具,但這些交通工具對社會生活影響是怎樣的,可能不太了解。所以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能了解交通工具發展史,也可以了解交通工具是如何影響社會生活的,也能拿交通工具的過去與現在的影響進行對比,從而深刻理解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其次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識外,還可以結合本土歷史進行教學。每個地方的發展都有獨特的內容,很多的歷史事件都可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如地名的歷史來歷、風景名勝的來歷等,教學中加入這些本土資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情趣化
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這方面的工作有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使教學過程情趣化。
首先借助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初中生活潑好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具有愉悅、啟善的功能。歷史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游戲,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開啟學生思維,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講故事、開展歷史知識競賽、編排歷史短劇、創設情境等,這里不再——贅述。其次教師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精彩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知識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還包括與內容相關的課外歷史知識,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教學不再局限于枯燥、單調的課本歷史知識。當然引入課外歷史知識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讓學生多角度了解那段歷史,拓寬學生視野。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情景性和激發性,用精彩的語言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教學過程情趣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學策略創新化
歷史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借助多媒體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信息量大、動態感強、形象生動等優勢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使歷史課堂教學不如新天地,給人帶來了全新的感受。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善用多媒體教學,不讓要讓學生動起來,還要讓歷史人物動起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香港與澳門的回歸”時,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香港與澳門被列強侵占的經過,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教材了解港澳回歸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教給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明了教給學生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如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引導學生快速找到突破口,整理歸納相關知識點。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教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同時從某種程度來說,還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對象。因此,除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組織之外,教師還應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為初中教育體系的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