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靖
摘要:青年是國家建設與民族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核心力量。青年的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而青年正處于價值觀念、情感思維形成與確定的關鍵時期,對此加強青年價值觀念的有效培養,對青年大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存在重要影響。基于此,我們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導青年大學生進行開拓創新,實現優秀青年大學生的有效培養,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守者、踐行者,賦予中華民族建設與發展以動力、以希望。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
引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中明確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強調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對此,在青年大學生培養過程中,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使其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踐行者、發展者。
一、精準把握高校教育目標,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是高校教育達成“立德樹人”目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高校高質量要求育人要求與高校教育教學現狀矛盾處理的重要指導思想。而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在對其進行解讀中了解到: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時代賦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新理念、新使命[1]。在此背景下,高校應明確認知自身的使命,精準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條件,并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維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創新維度、國際社會發展維度出發,提升青年大學生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時代性。基于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明確認識與掌握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對習近平青年觀具有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引導青年大學生創新發展的意義。與此同時,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高校人才培養實處,加強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文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立德樹人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實現。
二、構建上下聯動教育氛圍,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以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營造上下聯動的綜合性、系統化人才培養氛圍,引導青年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教育活動中,實現社會責任意識的有效樹立與強化。首先,黨應充分發揮黨的引領作用,促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在黨建設、黨發展中的貫徹落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黨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并在此基礎上,明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促進矛盾的有效處理,從而增強青年大學生對國家、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與喜愛,提升青年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同感,實現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接受與踐行[2]。其次,地方政府需加強地方公共文明建設,從交通管理、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層面出發,提升公共治理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社會風氣,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與體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社會現代建設中的重要性,沉浸在濃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范圍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樹立,提升社會責任意識。此外,高校教育機構、文化事業單位、輿論媒體應根據自身特性與實際情況,發揮教育、宣傳職責。例如,高校通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德育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從理論與實踐教學出發,進行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基于課程深化改革,增強教學時代性、針對性、創新創造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到學生思維情感中,并基于思維情感促進相關行為的調動;文化事業單位與輿論媒體通過創建多元化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教育宣傳力度進行學生思想價值觀念、情感思維、道德品質、文明行為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實踐活動體驗中、領悟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促進理念在自身行動中的有效落實。
三、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圍繞“新時代我們應堅持、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課題,明確指出: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求與內在要求,是全球化發展下實現青年大學生精神回歸的重要手段,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道路的重要表現。基于此,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利用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辭舊迎新”、“緬懷先賢”、“尊老愛幼”中培養與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認知在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中的責任與義務,從而開拓創新、勵精圖治。
結論:總而言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當代青年大學生教育培養工作,明確青年學生教育培養與發展方向,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現代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此,應明確認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十九大精神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貫徹落實,增強青年大學生社會主義責任意識,培養一流人才,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奠定良好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游敏惠.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協同配合 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8,19(02):90-92.
[2]史向軍,夏玉漢.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幾個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2017(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