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柏 楊樺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科技在不斷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很多領域,從而使各個領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企業工會作為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在新時期也應及時掌握“互聯網+”的新特點,積極學習和使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法,通過職工培訓教育、轉變工會工作思維方式和工會平臺的創新,促進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高。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工會;方法創新
一、創新職工培訓教育方法
“互聯網十大”是國家創新2.0戰略背景下的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新趨勢,是互聯網演進,以創新推動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式。知識社會2.0。就筆者個人對“互聯網+”模式的理解而言,“+”代表跨界思維和思維轉變。互聯網和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是“互聯網+”最顯著的特征。“互聯網十大”思維模式需要在內部變革過程中進行自身革新和創新。然而,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化帶來的信息革命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打破了現有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模式。互聯網深化了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從本質上說,互聯網的發展是高度尊重人的本性,高度尊重個人生活經驗,高度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人,就是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思維,堅持開放的生活和生態特征,它具有一切連接功能,其目的是創造新的價值。首先,要牢固樹立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企業與員工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必須認識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員工的工作。同樣,員工的存在和發展也必須取決于企業的存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工會有義務對員工進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指導,即不斷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加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員工參加各種活動。鼓勵員工樹立工會發展觀,鼓勵員工以積極的態度參與企業管理,建立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幫助員工進一步增強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自覺性。要加強員工的所有權,首先要尊重員工的生活經驗和主觀能動性,讓員工感到企業是家,感到溫暖和實用。堅持人的尊重,堅持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思維。尊重員工,關心員工,贊美員工的勞動,以人為本展示員工對員工的關懷,形成在線和離線的互助關系,尊重和平等交流,充分挖掘員工內部潛力,形成最佳崗位地位。二是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自己的命運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將個人發展與企業未來聯系起來。以他自己的職位,為企業創造價值并實現自我價值。
二、推動思維方式轉變
(一)要用好網絡宣傳平臺,積極加強工會工作,形成適應新時代的企業文化品牌和文化氛圍。
企業文化的塑造,總的來說是一個相當困難而復雜的事情,任何一個優秀企業文化的塑造,都需要企業有意識地、有目的的進行總結、提煉、倡導和強化。然而,不同的企業從事不同的職業,市場環境不同,文化特征也不一樣。要得到廣大員工的支持和認同,必須從企業實際出發,分析具體問題,盡可能協調企業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提出符合企業發展特點的文化品牌。對于一個面臨社會公共服務的企業來說,應該注重員工的愛心培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文化產業中,為了強調員工的文化素質,工會必須傾向于組織相關的文化活動。工會是代表職工利益的基層組織,重要的是要傾聽職工在工作中的聲音和需求,為企業的發展,為文化品牌的形成提供可靠的信息。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有助于強化企業員工的認同感。工會作為一個基礎廣泛的基層組織,應充分利用其優勢,以多種方式了解和評估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給困難員工送去溫暖,營造企業的和諧氛圍,使員工時刻感受到家的溫暖。
(二)改變干部的思維方式。
互聯網的使用是基于客戶的概念,以客戶的概念為中心,實現快速決策、產品發布、產品迭代和快速創新,為客戶提供超過預期的產品、服務和完善的體驗,并創造互惠的生態系統。要改變現有模式,傳統產業必須創造一種貫穿于整個價值鏈的戰略性新模式,即實施“互聯網+”戰略。為了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和工會工作的發展,工會工作必須實施“工會網絡時代”的戰略,改變干部的思維方式,提高工會干部素質。
(三)加強工會平臺建設。
工會是職工的基本組織,工會工作也必須深入到基層去,到企業第一線去,了解職工的生產生活,了解群眾的期盼。傳統企業工會通過定期召開職工大會,收集和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工會一直在組織職工從事一些文體活動,促進員工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增強員工的凝聚力。通過網絡平臺,工會干部可以更加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思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利用互聯網為員工提供生活和工作的指導和幫助,根據不同員工的年齡、性別、個性特點,提供不同的服務。女職工偏愛服裝購物類的信息,男職工傾向于軍事和政治活動,年長的工人更注重歷史和國家的發展,年輕的工人則更注重時尚和娛樂信息等。因此,企業工會要加快工會信息化建設,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信息傳播方式,用互聯網來完善工會的生態圈,通過網絡使工會內部各級組織與機構互聯互通,把廣大工會職工“連接”在一起。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社會輿論環境,也給工會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各級工會組織可以建立工會網站、QQ群、官方微博、微信,努力實現與職工的零距離溝通。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是工會創新服務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
結語
當然,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等在工會工作中的引入,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工會服務評估和監控機制。例如評估工會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使用狀況,重點關注流量、粉絲數量、員工參與度、平臺粘性、信息更新周期等等。只有充分掌握了這些信息才能有的放矢的對互聯網服務平臺進行改進,滿足工會會員的現實需求。如果我們對于這些數據漠不關心,那么這種互聯網平臺就成了一種形式,并沒有能充分發揮其功能。我們需要通過調研、整合、智能化運營,構建數字化的數據管理平臺,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互聯網+”在工會工作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袁伯清.淺談發揮企業工會作用的方法與途徑[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1,26(03):17-20.
[2]王子皓.我國私營企業工會維權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