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珺
(長沙市長郡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2)
積分思想出現(xiàn)在求面積、體積等問題中,在古中國、古希臘、古巴比倫、古埃及的早期數(shù)學文獻中都涉及了這類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如,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用邊數(shù)越來越多的正多邊形去逼近圓的面積,稱為“窮竭法”.中國魏晉時代的劉徽在其《九章算術注》(公元263年)中,對于計算圓面積提出了著名的“割圓術”,他解釋說:“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這些都是原始的積分思想.
積分是微積分學與數(shù)學分析里的一個核心概念.通常分為定積分和不定積分兩種.直觀地說,對于一個給定的正實值函數(shù),在一個實數(shù)區(qū)間上的定積分可以理解為在坐標平面上,由曲線、直線以及軸圍成的曲邊梯形的面積值(一種確定的實數(shù)值).
可以抽象出積分的原型為求解曲邊梯形的面積.
曲邊梯形由連續(xù)曲線y=f(x)(f(x)≥0),x軸與兩條直線x=a,x=b所圍成.

曲邊梯形的面積的解決思路:利用元素法的思想求解曲邊梯形的面積時,可概括為“分割—取近似—求和—取極限”的步驟.
第一步:分割.將曲邊梯形的底,即[a,b]進行分割(用垂直于x軸的直線),記Δxi=xi-xi-1.
第二步:取近似.取出典型小區(qū)域,用矩形面積近似曲邊梯形面積ΔSi=f(ξi)Δxi.

第三步:求和.將每個小曲邊梯形的面積都用矩形近似,并將所有的小矩形面積加起來.
第四步:取極限.當對曲邊梯形底的分割越來越細時,矩形面積之和越近似于曲邊梯形面積.

曲邊梯形面積的近似值為

當分割無限增加,即小區(qū)間的最大長度λ=max{Δx1,Δx2,…,Δxn}趨近于零(λ→0)時,曲邊梯形的面積為

由積分的計算過程可以得知,積分的幾何意義是介于x軸、函數(shù)f(x)的圖形及兩條直線x=a,x=b之間的各部分面積代數(shù)和,在x軸上方的面積取正號,在x軸下方的面積取負號.

下面利用定積分的幾何意義來求解問題.

解由定積分的幾何意義得:求函數(shù)積分即為求該函數(shù)在[0,1]上f(x)與x軸所圍成的面積,如圖所示.求解面積即可.

在不等式的證明中,可以根據(jù)不等式中函數(shù)的特點,結合積分的幾何意義,解決證明問題.



[1]張順燕.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和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32.
[2]王志超.高等數(shù)學輕松學[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5:109.
[3]郭鏡明,韓云瑞,章棟恩,等.美國微積分教材精粹選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3-126.
[4]王建娥.定積分的幾何意義在中學數(shù)學中的應用[J].福建中學數(shù)學,2010(12):14-15.
[5]吳贛昌.高等數(shù)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52-153.
[6]劉興薇.關于定積分概念和性質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3(25):208-210
[7]鄭玉軍.定積分中兩個公式的推廣與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5):25-27.
[8]羅威.定積分計算中的若干技巧[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