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勤
(廣西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廣西 南寧 530006)
結尾是一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由于臨近下課,很多學生心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影響了知識的進一步吸收.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當講求一定的藝術性,精心設計與課堂內容相匹配的結尾形式.下面本人就結合自身經驗,簡要談一談常見的幾種教學結尾方式.
通過一整節課的學習,學生腦海里面積累了很多新概念、新定義,如何將這些新知識牢固注入學生認知結構之中,是課堂結尾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師可以嘗試通過語言、文字、表格等形式對本節課所授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這能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在特征,將會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九年級上冊“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教學結尾階段,我在課件上出示了如下表格: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相交相切相離直線與圓的公共點的個數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半徑r之間的關系
學生需要關上教材完成表格,限時兩分鐘.通過查看學生填寫表格的情況,我能了解他們對于本節課所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在下次課中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設計.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表格形象直觀、一目了然,呈現了“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一節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加深了學生對于相關概念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形成系統性認識.
朱熹曾經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一個好的問題可以發人深省,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產生回味無窮的教學效果.問題練習式結尾是另一種常見的教學結尾形式,在每節課下課之前,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探究意義的問題練習,不僅能幫助教師獲得本堂課教學情況的反饋,還能使學生強化所學基礎知識,便于學生在課后查缺補漏.
七年級下冊“不等式的性質”教學中,由于這節課所講的大多是概念類的內容,因此,很多學生自然而然認為不等式內容比較簡單,產生了一種無所謂的心理,覺得自己掌握得差不多了,臨近下課時更是蠢蠢欲動,不在狀態.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在這節課結尾時,我不再單純帶著他們歸納不等式性質的內容,而是設計了幾個富有思考意義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1)已知將不等式mx>m的兩邊都除以m,得x<1,則m應該滿足什么樣的條件?(2)將不等式2x>4x的兩邊都除以x,得2>4,這個不等式的變形錯在哪里?(3)嘗試將不等式-1-x>x變形為x<-1?這三個小問題緊緊圍繞本堂課所教學的不等式性質知識展開,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對剛剛所學習的不等式性質相關內容進行反復思考、比較、應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然就提高了對不等式性質內容的認識,同時學會了將本節課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數學問題之中去,這種結尾比單純要求他們歸納性質所取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心理學指出: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進行識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習者從事物之間的聯系上掌握記憶對象.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對比比較式結尾,將教學內容中意義相異或相似之處進行比較,讓學生學會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提高比較鑒別能力.
八年級下冊“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教學中,由于菱形和矩形的性質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學生在理解這兩部分內容時易產生混淆.為了避免出現知識負遷移,在下課之前,我用了不到5分鐘時間進行了如下比較:
菱形和矩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此,所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就是菱形和矩形的相同點.
1.菱形
(1)四條邊相等;
(2)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3)一條對角線分別平分一組對角.
2.矩形
(1)對邊相等;
(2)對角線相等;
(3)所在平面內任一點到其兩角對角線端點的距離的平方和相等.
這加深了學生對菱形和矩形性質的認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行之有效的教學結尾不僅能總結和升華本節課所授內容,還能為下一步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在過去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忽略了教學結尾的重要意義,致使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掌握.伴隨數學課程改革工作的持續縱深發展,如何優化教學結尾藝術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議題,正在逐漸引發廣大討論.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潛心研究教學結尾藝術,精心設計教學結尾形式,切實增強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1]翟素雪.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結尾形式[J].散文百家:下,2015(7):102-103.
[2]李合強.淺析初中數學教學的結尾藝術[J].軟件:電子版,2015(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