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韓勁松,趙蓓蓓
(1.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蘇淮安 223005;2.江蘇省淮安市120急救中心)
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癥護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行院前急救單項和綜合訓練,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急救意識,培養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評估、正確決策和果斷實施的綜合急救能力[1]。但基于院前急救的特點和醫療服務性質的特殊性,很難在真實場景中實踐護生對急救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依托校內仿真實訓平臺,應用院前急救綜合訓練系統開展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成為了解決護理能力需求與實訓困惑的教改切入點。
Jeffries護理模擬教學理論框架由美國護理學會開發并經初步測試,是指導模擬教學的設計、實施以及評價教學效果的一個具備連續性、實證支持的理論框架[2-3]。因此,本研究在Jeffries護理模擬教學理論框架下,構建了應用院前急救綜合訓練系統開展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的方案,并進行了實施,現將實施效果和體會報告如下。
教學團隊是教學活動的關鍵因素,通過系部和教研室集中研討,我校組建了由專職教師、臨床專家、技術人員等參與的仿真模擬教學團隊,負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效果評價等。臨床專家入選標準:本科及以上學歷,有科研工作經驗,學術態度嚴謹;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并有護理相關教育教學或培訓工作經歷。本次教學團隊中臨床專家主要選自淮安市120急救中心、醫院急診科。
參與本次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的學生,選自2015級三年制護理專業老年護理方向的護生,10名學生的小班。該班學生已經學完了基礎護理學課程,正在學習急危重癥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和外科護理學,其中急危重癥護理學由來自淮安市120急救中心的外聘老師承擔教學任務,因此,特邀請該外聘老師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本次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
通過查閱文獻和理論分析,參照潘玲玲等[4]編制的應用高級模擬人開展危重癥護理教學方案,依托我校仿真實訓平臺,在Jeffries模擬教學理論框架下,經教學團隊成員討論、分析,初步確立應用院前急救綜合訓練系統構建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準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教學活動包括組織教學、情景模擬、總結反饋、課后作業4個模塊,4個模塊共包含11項具體工作任務,每一項具體工作任務設計了對應的時間安排、內容和形式。后期通過對教學反饋進行質性分析,根據教師和學生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對教學方案進一步完善。
根據教學目標編制臨床實景案例,并進行場景設計,本次場景主要包括傷情現場和急救車上,傷情現場進行現場急救(實施心肺復蘇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病人等),急救車上即轉運途中對急救模擬人進行病情觀察并進行應急處理和搶救配合。根據臨床情景案例和場景設計進行任務分解,作為角色分工的依據。
4.1 教學準備
4.1.1 學生準備:課前1周教師編制導學案分發給學生,呈現案例;學生分組,分配角色,學生明確各自角色,研讀、解答導學案,復習相關理論知識,涉及到的相關護理操作可提前在實訓中心練習,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模擬教學的基本原則。
4.1.2 教師準備:課前任課教師將案例導入電腦,編輯情景;根據教學內容準備用物、布置場景;必要時請技術人員現場指導。
4.2 教學活動 教學團隊老師協同按照組織教學、情景模擬、總結反饋、課后作業4個模塊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本次課作為系部公開課邀請部分老師參與觀摩和評價,全程攝像。
4.3 教學評價 通過口頭交流與填寫問卷調查表(考核評價方案表、學生行為表現自評量表[4]、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評價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量化評價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質性分析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同時對教學方案本身進行評價。考核評價方案表主要用于教師評價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學生行為表現自評量表,通過學生對自己在實訓過程中溝通交流、分工合作、臨床決策、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發展和評判性思維五個維度進行自評,用于分析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評價教學效果;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評價問卷,用于評價此次構建的教學方案,為今后改進實訓方案提供依據;另外,學生書寫反思小結,質性評價仿真模擬教學的可行性及意義。
4.3.1 教師評價:教師通過口頭交流與填寫考核評價方案表,評價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總體評價:教學流程銜接有序,情景逼真,能正確啟動EMSS(急救醫療服務體系),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傷情進行評估并實施救護,和病人溝通有效,團隊協作良好,教學目標達成;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情景模擬略顯倉促,學生面對緊急情況時顯得有些慌亂,導致有些操作不到位。
4.3.2 學生評價:學生通過口頭交流與填寫學生行為表現自評量表、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評價問卷,評價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同時對此次構建的教學方案進行評價。學生認為基本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經過這次模擬教學的準備及實施過程,認為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技能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學生認為逼真的情境鍛煉了應急反應能力,有助于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了集體凝聚力,同時增進了師生間的了解;但也有的學生認為,由于課前準備不足導致情景模擬未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扮演醫生角色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完全勝任。
5.1 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方案的理論依據 Jeffries護理模擬教學理論框架強調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遵循7項原則,即主動學習、及時反饋、師生互動、協作學習、多元化學習、建立高期望值、提供時間框架[5],這是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方案的理論依據。仿真模擬教學在仿真的情景中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師作為促進者、引導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仿真教學再現真實的臨床工作情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無風險的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的條件與環境,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他們知識、態度、情感、技巧的發展升華,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接軌,實現無縫對接[6]。
5.2 開展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的意義
5.2.1 有助于解決臨床實踐資源短缺的問題,以及促進護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研究充分利用我校仿真實訓平臺及院前急救綜合訓練系統,創設逼真的工作情境,重復開展院前急救模擬訓練,解決了我校院前急救實踐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護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如,當急救車警燈閃爍、警笛長鳴,急救人員攜帶器材迅速出動、高效施救,再現了120緊急處置傷情現場的真實畫面,有助于提高學生急救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急救意識、急救臨床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心理素質、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5.2.2 突出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本研究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準備及情景模擬階段均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因素。教學實踐全過程學生是學習者、決策者、行動者、反饋者,但受學生本身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制約,決定了他們不能離開教師的幫助和支持完全獨立地進行仿真實訓,因此,教師應該在整個過程中給學生提供適時的幫助,制造自主性、探索性和協同性的學習氛圍[6]。
總之,院前急救仿真模擬教學方案的構建與實施是我校開展仿真模擬教學的開端,在此基礎上,我校將進一步拓展院前仿真模擬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使其不僅能用于校內學生,還可用于臨床崗前培訓,促進校院深度融合;同時,本研究也可為開展其它仿真模擬教學奠定基礎,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愛招,吳玲玲,于倩.急救護理學的仿真性教學研究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92-93.
[2]Jeffries PR. 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implementing,and evaluating simulations used as teaching strategies in nursing[J]. Nurs Educ Perspect,2005, 26(2): 96-103.
[3]姜麗萍.護理綜合模擬實驗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
[4]潘玲玲.危重癥護理模擬教學方案的構建及應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2015.
[5]潘玲玲,趙愛平,鄭微艷,等.應用高級模擬人開展危重癥護理教學的方案[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6):15-19.
[6]高海霞,徐桂華,高洪蓮,等.高仿真模擬教學對本科護生學習自我效能及學習動機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9):22-26.
[7]朱芬芬,吳麗榮.基于Jeffries護理模擬教學理論框架的高仿真教學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朱芬芬[J].護理研究,2016,30(2):65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