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數學是一門抽象、單調且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因此,學生普遍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對數學有一種厭倦感。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要從教學根本上解決問題,摒棄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進行有機結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魅力,寓教于樂,以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小學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利用一定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進行課堂上的教學,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增進學生基礎知識的目的。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將課程的重難點加以區分,對于重要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強調,力爭每一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而對于難點部分,就要在備課時多下功夫,仔細研究,制訂出一套新穎且便于學生掌握的授課方案。除此之外,教師應規范課堂語言,避免語言的隨意性和無效重復,達到精講的目的,給學生更多思考、鞏固的時間。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作業設計中,教師應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數學練習題設計應豐富多彩,多運用一些可愛的字母、數字、圖畫、圖表來提高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們把做作業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同時,教師在進行批改作業時應采用評語與小紅花獎勵的方法,讓學生為爭得榮譽而拼搏努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在課堂上,老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這樣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教師要為學生拓展思考空間,正確地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質疑,尋找知識的規律。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筆算練習,尋找例題的特征、運算的順序以及解題規律,為后面學習多位數乘法做鋪墊。同時,在學習“兩位數除法”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兩位數乘法”的質疑方法進行類推,解決在除法運算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熟練地掌握較大位數的乘除法運算等知識點。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質疑的好習慣,具有較高的質疑能力,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運用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這樣一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濃郁,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勢必增長。
教師應將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地反饋給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要做到反饋,就要在保護學生自尊及學習的積極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而不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批評指責。對于近階段學習成績下降的學生,教師應進行課后輔導,幫助學生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并為其尋找出正確的學習方法。成績較好的學生,可在保證自身學習成績穩定的基礎上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使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進步,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大環境下,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快速成長。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進行分層次的輔導: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就可以多布置一些拔高的習題,主攻一下重難點部分;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應主抓基礎性知識,在基礎知識牢固掌握后相應地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練習題來加以鞏固。對于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有利于班集體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三、寓教于樂,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于激活課堂,加強課堂上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創造出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化,適當減輕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入門階段,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加強鍛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快樂教、學生輕松學這種課堂效果呢?其方法有如下幾種:
第一,在每節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十分鐘的時間去組織一個與數學相關的小游戲,讓學生們都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去,并且對游戲獲勝者或獲勝的隊伍給予獎勵。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求勝的心理,還能讓學生們以一個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新的數學課程,將游戲與數學知識相結合,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同時讓學生們充分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第二,采取情境教學的方式,讓數學與生活完美結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認知。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小情節和一些小故事來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例如,在學習看鐘表、時間這個知識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來模擬時鐘。教師首先拿出一個時鐘教學生認識,然后在學生對時鐘了解后進行人體時鐘試驗,最后拿出一個沒有表針的時鐘大圓盤,讓學生用肢體模擬表針。教師隨機說出幾點幾分,學生就需要用肢體來擺出準確時間。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時鐘的認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到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內容。
第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小學生思想尚未成熟,他們正處于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遇到一些問題時,他們的中樞神經便會活躍起來,激發起內心深處想要探尋真理的渴望。因此,教師通過設定一些教學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必定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數學課堂來說,如何讓課堂變得更活躍新穎,是每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目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標準。我認為,要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2.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如何才能學好數學?我認為,培養學習興趣是前提,養成自主學習能力是根本。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光教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教學習的方法和本領。所謂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課前預習、課上集中注意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弱,主動學習的現象比較少見。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始階段布置預習作業,并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與指導。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們慢慢就會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要想學好數學,光學會課前預習還遠遠不夠,課后認真復習也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們布置課后作業來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并且對于課后作業一定要進行精心設計,選擇一些新穎、有趣且具有挑戰性的習題。習題數量可以不多,但是習題的質量一定要高,這樣學生們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作業,而且作業的質量也會比較高。學生樂意學數學,讓學習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時,就學得輕松了。學生學得輕松時,教師也就能夠教得輕松,這種教學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與積極肯定的評價方式,寓教于樂,給予學生正面真實的評價,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有效性。對于教師來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疑是對他們工作效益的一種提升與考核;對于學生來說,只要每天都在成長,都在進步,就是對每個教師最好的回報,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畢生追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同時確保學生在學習中能不斷地提高學習興趣,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課堂環境,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司廣梅. 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好家長,2015(42) .
[2]葉家智. 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動手操作的實際效果[J]. 教學與管理,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