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覺察力是洞悉徹悟事物的發展規律、方向的高度預見性的一種本領和能力,是能夠以小見大、以心見性、見微知著、敏捷獨到的一種超前的感悟能力,學生在課堂或在生活中的自我覺察能力,是最難能可貴的教育資源。覺察意識來自知識的積累;覺察意識來自思維的培養;覺察意識的精準,從細節入手。
關鍵詞:覺察力;積累;思維;細節
對事物的精準的判斷和把握,離不開覺察力。覺察力是洞悉徹悟事物的發展規律、方向的高度預見性的一種本領和能力,是能夠以小見大、以心見性、見微知著、敏捷獨到的一種超前的感悟能力,覺察力是自身體驗、內心關注的結果。覺察意識,就是帶著觀察的意識去體察個體自我的思想,去體察個體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學生在課堂或在生活中的自我覺察能力,是最難能可貴的教育資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我要關注的是,讓我所培育的每一個孩子都成長為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覺察意識呢?
一、 覺察意識來自知識的積累
荀子《勸學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同樣的,覺察意識也來自知識的積累,如一張白紙的嬰兒的覺察意識是有限的。當知識的積累、生活的歷練越加豐富,我們的覺察意識也更加敏捷、迅速、準確。
例如在教學《鉛筆有多長》這一課時,我創設了羊村長家香蕉被偷,喜羊羊量腳印找小偷這一有趣情境。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經驗,知道腳印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可以通過測量腳印這一辦法確定誰是小偷。繼而自然地引入到長度的度量學習。在這里,覺察意識體現在已有的生活知識的基礎上,為繼續學習提供了鋪墊。
又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用小正方體進行擺成不同長寬高的長方體,再數出這些長方體各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接著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擺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再觀察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三個條件的積與數出來的小正方體的個數有什么關系,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出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在這節課中,覺察意識所必備的知識基礎:長方體體積概念的理解,體積單位的認識等。如果沒有這些知識的積累,就沒有后面覺察意識的出色發揮。可見,覺察意識來自知識的積累,積累的知識越豐富,覺察的面也將更廣,更深。
二、 覺察意識來自思維的培養
覺察使人如鷹眼一樣犀利,如豹子一樣敏捷。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這樣可以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很多奇妙的東西,也可以從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的東西中發現相似點。當然在觀察的同時也要擅長分析,只有將觀察和分析相結合,才能產生靈感,形成創造性的東西。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平平淡淡地走過、接受,還是讓學生不斷地探索、發現,這體現兩種不同的教學藝術。伽利略的科學研究方法是:提出問題→合理猜想→數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得出結論。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提出問題后,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然后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觀察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接著比較得出的數據,揭示關系,介紹圓周率,然后順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至此,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歸納的過程,鍛煉了自己的數學學習思維,并獲得了發現數學的機會。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猜想和驗證歸納方法的使用,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大膽猜想,堅持從最開始就滲透這種教學方法,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激活了創新思維,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一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以后漫長的數學求學生涯奠定基礎。
三、 覺察意識的精準,從細節入手
細節決定成敗,指講究細節能決定事件的走向。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說的: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只因為忽視了一個小小的釘子,造成了一個帝國的滅亡,可見注重細節的重要性。而覺察意識的精準,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樹立細節意識,從細節入手。
在完成試卷的時候,大家都會發現很多題目出錯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導致錯誤失分,而粗心源于沒有注重細節。比如有一道填空題:一個長方體,長50厘米,寬3分米,高2.5分米,它的體積是()平方分米。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大部分學生掌握熟練,但是這道題的正確率卻不高,就是因為沒有注意到題目提供的信息單位不統一,不能直接計算,需要單位換算后再計算。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可見,覺察意識的精準,我們要注重細節,從細節入手。
總之,學生的覺察意識離不開知識的積累,然后觸類旁通;創設猜想情境,讓學生大膽猜想,激活創造性思維;從細節入手,讓覺察意識更為精準。
作者簡介:
張蓮香,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博羅縣羅陽鎮第六小學。